作为基层防灾工作的“前哨兵”,我们深知灾害预防的每一环节都关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将“防”字落到实处,需多方协同、久久为功。结合一线经验,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预警即动,抢抓避险“黄金时间”。灾害预警是生命线。基层必须建立“预警即动”的响应机制,确保省、市、县预警信息直达基层一线,落实24小时巡查和“应转尽转”原则,用行动跑赢灾情。
二是群测群防,织密风险“监测网”。群众是防灾的“第一道防线”。基层需整合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灾害信息员、护林员等力量,构建“五级监测网”,并加强培训演练,让群众从“被动避灾”转向“主动防灾”。
三是实战演练,提升应急“硬实力”。“以演促防”是关键。基层需定期开展贴近实战的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同时储备冲锋舟、发电机、急救包等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四是宣教入户,筑牢思想“防火墙”。防灾意识是减灾的前提。可以通过院坝会、村级广播、微信推送等方式,普及避险、火灾处置等知识。针对老弱群体,需“一对一”入户宣传,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只有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成为共识,才能凝聚共守家园的力量。
灾害无常,但防御有方。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既是“守门人”,也是“行动派”。唯有将责任压实到网格、措施落实到户、技能培训到人,方能筑起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榕江县乐里镇人民政府:李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