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治理 >
综合治理
向“高”而行,建好“良”田好耕种
时间 :   2025-05-08 15:3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朱腾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抓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效实施。全国各地都要向“高”而行,建好“良”田好耕种。


着眼大局,制定出可以实施的适宜方案。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博,土地类型多样,有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地域,处于不同的功能区,耕地的保护建设发展也不平衡,适宜耕种的作物类型,原有的土地禀赋类型,以及耕种的基础各有千秋。各地要按照国家大局布局的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指挥棒行动。根据国家对各地的大方向安排,严格遵守国家所制定的高标准农田限制建设和禁止建设区域,再结合各地的具体实际,去制定各自的方案,明确适合本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因地制宜,锚定标准采取不同建设策略。在建设标准方面,该《方案》明确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因为各地不同,原本的耕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不平衡所处的功能区也不同,所以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标准上难以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实事求是,不搞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把高标准农田建好,使耕地的保肥保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提高亩均粮食产能和抗灾能力,让耕地更为肥沃,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为高产稳产提供更强为有力的支撑。


落地实施,把“高”落到实处细处为民造福。对于新建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要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拟新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要尽最大可能地链接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继续把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为农田加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农业科技成果,“慧”好数字化农业的最新画卷。对于耕地改造提升项目,要做好调查研究,搞清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短板强弱项。同时,要注重对高标准农田的管护。要注重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农业主体的积极作用,支持他们出工出力,切实落实好“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


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高农民群众对国家发展成果的共享度,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必然要求。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只要驰而不息,全力以赴,定能让中华大地良田遍布,沃野绵绵,乡村更为和美宜居,宛若画图!(定水镇:朱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