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于移民群众而言,从熟悉的乡村环境融入陌生的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挑战。提升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幸福与发展,更关系到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成效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提升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能力是一项需不断探索、持续努力的事业。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的就业是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基础。可以联合当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移民群众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以某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例,当地针对移民群众开展了家政服务、电工、民族刺绣等技能培训课程。经过培训后,许多移民群众凭借所学技能顺利进入当地企业或家政公司工作,收入稳定且有一定增长。通过这种方式,移民群众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在工作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城市的工作节奏和社会规范,增强了自信心和融入感。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就业的精准度。
二是加强文化教育引导,促进文化融合。文化差异是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一大障碍。安置社区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社区教育等方式,促进移民群众与城市居民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比如,在易搬安置社区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邀请城市居民和易搬安置群众共同参与,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识,减少文化隔阂。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城市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帮助移民群众了解城市的生活规则和社会秩序,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法律意识。例如,开展交通法规培训,让移民群众了解城市交通规则,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使他们适应城市的环保要求。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易搬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保障。安置社区应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确保安置群众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在医疗保障方面,要及时为易搬群众办理医疗保险,确保他们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某安置社区为例,社区主动靠前,与医保部门积极合作,为移民群众开通了医保办理绿色通道,让他们能够快速便捷地办理医保手续。在养老保险方面,要引导移民群众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此外,还要加强对移民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及时的救助和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
四是优化社区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安置社区是移民群众在城市的新家,良好的社区服务管理能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安置社区要与当地的生态移民局、属地党委政府等部门积极协调,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机制,为移民群众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在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移民群众提供就业咨询、社保办理、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方便他们办事。同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的宜居性。比如,建设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为移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例如,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移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区。
五是促进社会交往互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是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搭建社交平台、组织社交活动等方式,促进移民群众与城市居民的交往互动。
比如,建立社区微信群、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方便移民群众与社区工作人员、城市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组织开展交友活动、体育比赛等社交活动,为移民群众提供结识新朋友的机会。以某社区为例,社区定期举办“邻里节”活动,邀请移民群众和城市居民共同参与,通过互动游戏、才艺展示等形式,增进彼此的感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升移民群众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安置社区、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移民群众自身的共同努力。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社区服务管理和促进社会交往互动等措施,为移民群众创造良好的融入环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从江县生态移民局:马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