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用好考核“指挥棒” 激活作风“新气象”
时间 :   2025-11-17 17:2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义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考核,本应是衡量实绩的“标尺”、激励担当的“引擎”。倘若沦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形式,便失去了其应有的锋芒与分量。要想让考核真正成为推动作风建设的“硬抓手”,就必须敢于动真碰硬,让其“牙齿”锋利起来,让结果“说话”算数。


破“形式”之弊,立“实绩”之标,让考核“沉下去”。避免考核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挤掉“水分”,捞出“干货”。首当走出“材料围城”,不能仅满足于看总结、听汇报,更要推开办公室的门,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班组、项目一线。干部的担当在哪里、成效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现场感受最真切。要多些“突然袭击”、少些“预先安排”,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基层的脉搏中感知工作的真实温度。其次,需拆掉“数据泡沫”,坚决反对“数字政绩”“形象工程”。考核指标要科学精准,既看显绩,也重潜绩;既看发展成果,也看成本代价。对于热衷搞“盆景”、堆“亮点”的行为,要敢于“打低分”“亮红牌”,引导干部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


强“运用”之要,树“导向”之旗,让结果“硬起来”。考核结果的运用,是考核工作的“生命线”。结果用得好,考核才有威力;结果悬空,考核必然形式化。一方面,坚持考核结果与“面子”挂钩,将考核结果公开透明,该表扬的大张旗鼓,该批评的红脸出汗,让优者脸上有光,让劣者心中有愧,通过公开通报、典型宣传等方式,有力促进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舆论场。另一方面,坚持考核结果与“位子”挂钩,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能上能下的重要、直接依据,对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使用、优先提拔;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干部,要坚决调整、果断“下课”,绝不让“老好人”占先,也绝不让“实干家”吃亏。最后,让考核结果与“票子”挂钩,绩效奖励、评优评先等物质与精神激励,必须严格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分配,真正打破“大锅饭”,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让流汗者不流泪、吃苦者不吃亏。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考核评议作为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唯有充分激发其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方可以精准考核倒逼作风提升。新征程中,让我们握紧考核这把“手术刀”,精准祛除形式主义的“顽疾”,强化结果运用的“刚性”,才能真正催生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以过硬作风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陕西省府谷县文旅局: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