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侗寨文脉续新篇 基层实干护传承
时间 :   2025-10-28 19:4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雷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磻溪镇的群山深处,99.9%的侗族人口孕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小广侗戏穿越800年时光,化敖侗歌婉转山间,十月头卯迎新娘的习俗延续至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既需守护其本真,更需注入新生。基层党员干部作为文化传承的"领头雁",唯有以传承为根、保护为基、发扬为翼,方能让侗寨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传承文化血脉,要做好"记录者"与"传承人"。侗族文化多靠口传心授,随着老艺人年事已高,许多技艺面临失传风险。党员干部应带头开展文化普查,对小广侗戏的唱词脚本、化敖侗歌的曲调韵律、侗族服饰的刺绣技法进行系统记录,让老手艺的传承"活起来"。更要当好传承纽带,像潘凤兰组建表演队那样,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向老艺人拜师学艺,在高坝赶歌节、小广庙会等节庆中搭建展示平台,让侗歌、侗戏成为年轻人的文化日常。同时推动民族文化进乡村学校,编写通俗教材,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建立文化认同。


守护文化根基,要当好"守护者"与"管理者"。传统村落是文化的鲜活载体,磻溪镇95%以上的木质结构建筑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却面临着保护资金不足、不够重视等问题。党员干部需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参照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对洞脚鼓楼、谢寨风雨桥等文物进行定期修缮,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文化失真。针对水系破坏、道路狭窄等问题,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护风貌"与"改善民生"的双赢。


发扬文化价值,要做好"创新者"与"推广者"。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党员干部应主动探索"文化+"路径。借鉴张国丹"直播+旅游+农产品"的融合模式,组织村民拍摄侗戏表演、节庆习俗等短视频,在抖音等平台宣传磻溪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走进侗寨。可效仿潘凤兰的直播带货经验,组建乡村直播团队,将香禾糯、稻花鱼等土特产与侗文化IP结合销售,让绣娘的手艺、歌者的技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要深入开发文化体验项目,将蓝靛印染、刺绣制作、侗歌学唱等传统文化发扬,吸引游客,让游客感受文化魅力,


从黎平肇兴侗寨的刺绣合作社到磻溪侗寨的文化传承实践,无数案例证明: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是少数民族文化焕发活力的关键。在磻溪镇的青山绿水间,党员干部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做好传承保护,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动创新发展,方能让侗族文化如鼓楼般厚重持久,如风雨桥般连接古今,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生生不息的文化篇章。(剑河县磻溪镇人民政府: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