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平台、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烂梗”不知不觉中渗透进青少年的生活中。“yyds”“栓Q”“夺笋啊”“那咋啦”……在孩子们之间口口相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一是破坏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网络“烂梗”融入青少年日常交流,在学生群体中颇为普遍,常以使用“烂梗”彰显个性。“烂梗”甚至已从“弹幕”转移到作业本上,严重干扰青少年对文字规范化的正确运用。
二是篡改和扭曲了汉语文化。众多本意积极的词汇遭到恶意“黑化”,例如“媛”字本意是指姿态美好的女性,现在却泛指搔首弄姿,打造人设的女性。这种被“黑化”的错误含义正逐渐取代原本积极正面的含义,引导青少年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三是侵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烂梗”背后的娱乐化倾向,易使青少年在模仿中将“娱乐至上”的态度泛化到各类事情上。任何事都会以“只是好玩”为由淡化其负面影响,逐渐丧失基本的判断力与深度思考能力。(仁里水族乡人民政府:吴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