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小细胞”、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更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的“主战场”。社区工作连着民生,既看办事能力,更验党性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这为社区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党建掌舵、用纪律护航,将“敢干事”与“守规矩”相融合,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里。
守初心、存敬畏,筑牢社区党建“压舱石”。初心是党员的“根”,敬畏是干部的“护身符”。社区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需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群众满意度为“硬杠杠”。面对低保审核、公租房申请、惠民资金发放等民生事,必须亮流程、强公开,杜绝“小贪小占”“优亲厚友”,确保政策落地不跑偏,在“最后一公里”站稳脚跟。
勇作为、担使命,争当社区治理“排头兵”。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本分”。面对老人照护、物业纠纷、新就业群体诉求等治理难题,要摒弃“多干多错”的消极心态,以“钉钉子”韧劲把居民“烦心事”列成“任务单”。通过党员包网格、带头推进垃圾分类、党组织协调邻里矛盾等务实举措,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群众真切看到党员的担当模样。
融情理、重创新,绘就社区服务“暖心图”。社区工作既要守原则,更要带温度。依托党建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服务方式:推行“红色物业”、建“邻里党支部”,把服务延伸到楼栋;开展“微心愿”认领,为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善用智慧社区平台,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技术真正便利群众。党员干部多跑腿、多操心,才能提升社区“幸福指数”,勾勒出邻里和睦的暖心图景。
社区是基层“基石”,基石牢则发展稳。社区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当以“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和“件件落实到位”的行动力,守好为民本分、不碰纪律红线,在“敢干事”与“守规矩”的平衡中,让社区治理更扎实、更暖心。(榕江县车民街道: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