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80载岁月流转,抗日战争的烽火虽已远去,但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干部当汲取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担当作为、砥砺前行。
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做到“绝对忠诚”和“勇于担当”。爱国情怀在和平年代,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与担当。青年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落地生根。要摒弃“躺平”心态和“镀金”思想,拒绝“佛系”心态,不做“温水里的青蛙”,主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急难险重最前沿去承担任务,做到面对职责范围内的任务,绝不推诿塞责,敢于牵头、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将本职工作与单位发展、地区建设乃至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思考,不只是被动执行命令,更要主动思考“为什么做”“如何能做得更好”,积极建言献策。
践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做到“坚守原则”和“清正廉洁”。在工作实际中,青年干部践行民族气节更多体现在各种考验面前坚守党性原则和法纪底线上,就是要青年干部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坚守“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高风亮节。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涉及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人事安排等关键环节,要始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为私情所扰,不为压力所屈,不为利益所惑,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政策的严肃性和公平性。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党纪国法,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围猎”和诱惑,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错误行为和决策,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批评纠正,即使面对误解或压力,为了事业和原则,也要有“宁折不弯”的骨气。
践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做到“敢于斗争”和“攻坚克难”。新时代的工作没有硝烟,但依然有许多需要攻克的“堡垒”和“山头”。青年干部当以抗战精神为镜,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主动请缨去处理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去化解盘根错节的复杂矛盾,去接手“烫手的山芋”,钻“矛盾窝”,绝不绕道走、绝不踢皮球,像抗战先烈那样“血战到底”。要敢于向体制机制障碍“开刀”,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敢于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在突发事件、危机风险面前,要沉着冷静、敢于决断、科学施策。发扬“跟我上”的精神,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践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做到“久久为功”和“艰苦奋斗”。伟大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工作往往是长期而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年干部应当像抗战军民那样保持“百折不挠”的韧劲,把“必胜信念”刻进心里,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看准的事情,就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实钉牢。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抓落实。要保持乐观奋斗姿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失败甚至委屈,要学习先烈们“相信光明在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把挫折当磨砺,把失败当财富,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更要克服“本领恐慌”,沉下心来,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办事处:邰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