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乡村振兴:让资源、人才、文化共绘新图景
时间 :   2025-08-18 19:44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丙梅街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乡村振兴的实现,既需乡村自身的潜力挖掘,更依赖政策扶持与城乡协同。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而言,“精准施策”不仅是一项工作原则,更是激发乡村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唯有将“精准施策”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方能让乡村与时代同频共振。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乡村的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契合度息息相关,如同种子与土壤,只有让特色产业与本地资源深度融合,贫瘠的土地才能长出“摇钱树”,普通的乡村也能焕发出独特的生机。相关部门要对乡村的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基础等进行全面摸排,制定资源禀赋清单,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培育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手工艺品等产业,实现“资源”与“产业”的精准对接,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的同质化竞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也有其关键节点,若不能及时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乡村的发展可能会在人才匮乏的困境中停滞不前。要打破“城市人才高人一等”的固有观念,推行“本土人才培育+外来人才引进”的双轨机制,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家下乡投资、技术专家驻村指导,以实际成效评价人才贡献,让有识之士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同时改变只看学历、职称的单一评价模式,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乡村发展的贡献度,让人才的创造力在乡村尽情释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乡村的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足,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滋养,若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乡村的发展终将失去灵魂。各地要以文化为纽带,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短视思维,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在保护古村落、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文化遗产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传承—发展—繁荣”的文化生态。要给乡村文化培育多一些耐心,让那些“被遗忘”“遭冷落”的乡村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滋养村民的精神世界,从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丙梅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