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执法动态 >
执法动态
聚焦民情民声民忧,与民同行绘就“十五五”蓝图
时间 :   2025-08-18 18:3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杨红艳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十五五”规划的蓝图正在铺展,这幅关乎国家发展、民生福祉的画卷,能否笔笔精准、处处暖心,关键在于是否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作为政策落地的“排头兵”、群众诉求的“倾听者”,党员干部更应主动把民情民声民忧扛在肩上、记在心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规划的每一笔都饱含民生温度。


倾听民声,让规划方向“不偏航”。民声是规划的“指南针”。群众的柴米油盐、急难愁盼,往往藏着发展的堵点、改革的痛点。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沉到田间地头,用“拉家常”代替“念稿子”,用“蹲点听”代替“坐着问”。在社区凉亭里听听老人对养老服务的期待,在工厂车间里问问工人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在乡村集市上聊聊农户对农产品销路的担忧……这些带着泥土味、烟火气的声音,才能让规划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倘若闭目塞听、闭门造车,再宏大的蓝图也会沦为空中楼阁。唯有把群众的“吐槽声”“建议声”当作优化规划的“金点子”,才能让发展方向始终与民心同向。


回应民情,让规划内容“合民意”。民情是规划的“晴雨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千差万别,规划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想当然”。党员干部要学会“量体裁衣”,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问题,逐一梳理、逐项回应。比如,在城镇化推进中,既要考虑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也要留住老城区的烟火气;在产业升级时,既要瞄准高科技赛道,也要关注传统手艺的传承与扶持。把“群众盼的”和“政府干的”精准对接,让规划内容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着眼“长远之计”,才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规划里有我,发展为了我”。


排解民忧,让规划落地“见实效”。民忧是规划的“试金石”。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解决问题的速度、力度,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面对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党员干部要争当“解题人”而非“旁观者”。对群众反映的“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滞后”“乡村道路破损难行”等具体诉求,要建立台账、限时办结;对政策落地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要及时调研、动态调整。唯有以“钉钉子”精神把规划中的民生承诺落到实处,才能让群众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十五五”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党员干部唯有始终把民情民声民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与民同行”的姿态践行初心使命,才能让“十五五”规划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民生答卷。(贵州省从江县林业局:杨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