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普法工作是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的关键一环,对于增强农民法治观念、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深入剖析农村普法工作,探寻有效路径,已成为法治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精准普法,靶向发力解民惑。农村地区情况复杂,村民需求多样,普法工作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像“精准滴灌”一样,对准需求,有的放矢。一方面,深入农村调研,根据不同村落的产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传统等特点,制定个性化普法方案。对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庄,重点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村庄,则着重宣传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切实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法律困惑。另一方面,聚焦农村重点人群,关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以及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少数关键。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校园法治讲座,以生动有趣的案例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妇女,围绕婚姻家庭、财产权益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宣传;为村干部举办法律培训班,提升其依法办事能力,从而带动全体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创新形式,多元融合添活力。传统的普法方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律讲座等,虽有一定作用,但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充分激发村民的兴趣。在新媒体时代,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普法渠道。搭建线上普法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制作并发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法律短视频、漫画、动画等作品,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同时,结合农村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例如,组织法治文艺演出,将法律故事编排成小品、相声、戏曲等节目,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法治理念;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设置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激发村民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利用农村集市、庙会等人员集中的场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为村民现场解答法律问题,真正让普法工作“活”起来。
建强队伍,专业引领促提升。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普法队伍是做好普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中选拔有热情、有文化的人员,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其法律素养和法治宣传能力,使其成为农村普法的“排头兵”。充分发挥驻村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定期邀请他们到村里开展法律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此外,发动大学生志愿者、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普法,组建多元化的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将法律知识送到村民身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格局。
农村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精准发力、创新形式、建强队伍,持续为农村普法工作注入新动力,才能真正让法治观念在农村大地落地生根,让法律成为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从江县宰便镇人民政府:王丰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