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如一声春雷,在基层沃土激荡层层暖意。这份《意见》的出台,正是对时代之问的精准回应。它直面群众最关切的“急难愁盼”,条条回应民生痛点。聚焦“就业”,强调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壁垒,提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便利化的支持;聚焦“教育”,剑指资源分配不均,要求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优质教育阳光普照;聚焦“医疗”,它致力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出完善分级诊疗、异地就医结算等关键举措。这份民生清单,承载着千钧重托,是时代赋予的民生甘泉,更是纾解民心焦灼的密钥。要让这甘泉真正润泽百姓心田,化为幸福滋养,须臾离不开基层干部以“三度”情怀与担当去深耕细作。
政策落地,须有“俯身换位”的感知温度。《意见》聚焦“急难愁盼”,字字皆为民情。当前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政策制定与群众需求之间存在“温差”。一些干部习惯于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制定的政策看似完美,却与群众实际需求相去甚远。这种脱离实际的作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损害政府公信力。若我们端坐办公室,仅凭文件想象民生冷暖,无异于隔岸观火。唯有将双脚深深扎进泥土,方能让政策温度穿透纸面。要多问问群众的诉求、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走走群众的田间,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倾听老人对电梯的渴盼,在家长焦虑的校门口感受教育公平的份量,在求医者眉间读懂“看病难”的沉重。如此换位思考,方能让政策设计精准对接群众最迫切的“槽点”与痛点,使顶层设计的暖流精准滴灌至每一个干渴的心田。
破解难题,须有“啃硬骨头”的实干力度。《意见》所列事项,桩桩件件皆是难啃的“硬骨头”。若心存“躁气”,只满足于会议落实、文件传达,政策必成空中楼阁。正如《之江新语》警示:“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面对医疗资源不均的壁垒、养老服务短缺的困境、灵活就业者社保的难题,需要我们拿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要甘做“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忙碌者”,以“钉钉子”精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绣花功夫”将宏观部署转化为社区老人手中的助餐卡、新市民子女入学的通知书、创业者心头的定心丸——让《意见》的宏伟蓝图,在实干笃行中化为百姓手中可触可感的幸福果实。
创新服务,须有“敢尝新味”的突破锐度。新时代的民生诉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急难愁盼”常随时代变迁,破解之道亦需与时俱进。若固守成规、畏缩不前,面对新挑战恐将束手无策。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改革锐气探索服务新路。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智慧养老平台,让“一键呼叫”化解独居老人安全之忧;探索“社区微工厂”模式,在家门口托起就业困难群体的希望;推动“跨省通办”再扩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唯有打破思维定势,主动拥抱变革,方能将《意见》精神锻造成破解新时代民生难题的创新钥匙,打开更广阔的为民服务新天地,让民生甘泉奔涌不息。(山东省利津县汀罗镇人民政府:安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