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宛如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一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在这里,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个决策的实施,都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时刻考验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能力与担当。而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效,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关系到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能否得以稳固树立。唯有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滴水穿石的毅力,将党纪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中,才能让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以“学”为基,让纪律意识入脑入心
乡镇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最频繁,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首先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我们结合乡镇实际,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与农村党员干部常见的“微腐败”案例结合起来,用“土话”讲清“规矩”。比如在村头的“板凳课堂”上,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解读“侵占集体资产为什么不行”“优亲厚友违反了什么纪律”,让抽象的条文变成具体的行为指南。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施教:对年轻党员,通过“线上打卡学条例”“党纪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参与度;对老党员,组织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确保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让党员干部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思想深处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以“做”为要,让纪律要求外化于行
党纪学习教育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关键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把党纪学习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对照纪律要求,排查在惠民政策落实、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存在的“作风短板”。比如在低保核查工作中,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杜绝“人情保”“关系保”,通过入户走访、信息比对,确保应保尽保;在村级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让项目招标、资金使用等环节全程阳光透明。这些看似细小的举措,正是党员干部践行纪律要求的生动体现,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纪律就在身边、公平就在眼前”。
以“严”为纲,让纪律约束常态长效
乡镇一级的党纪教育,既要靠自觉,更要靠监督。镇纪委定期对各村“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情况开展督查,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每季度组织群众代表对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同时,用好“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取乡镇近年来查处的违规吃喝、虚报冒领等典型案例,在各村开展“以案说纪”活动,让党员干部从身边案例中受警醒、明底线。通过常态化的监督约束,让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纪律的“存在感”,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基层是党纪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检验成效的“试金石”。作为乡镇党建工作者,我们将持续把党纪学习教育抓细抓实,让每一名基层党员都成为遵规守纪的标杆,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以严明的纪律护航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夏格庄镇人民政府:房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