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贵州省榕江县遭遇百年罕见的汛情突袭,在风雨如磐的危局里,广大党员干部如钢似铁的身影,始终挺立在最险处、冲在最前沿。他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信念之舵,在洪峰浪尖筑起护民长堤,于断壁残垣间播撒重生希望,用行动诠释着“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的深刻内涵——不仅护佑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以雷霆之势推动家园重建,在灾难大考中写就了一曲党群同心的壮歌。
汛情就是命令,他们是劈波斩浪的“生命摆渡人”。暴雨倾盆如注,洪水咆哮上涨,险情就是无声的冲锋号。当县级部门启动1级应急响应后,多名党员干部纵身跃入雨幕,奔赴抗洪抢险最前线,挨家挨户叩响紧闭的门扉,叫醒在睡梦中的群众;面对老人的犹豫、孩童的啼哭,他们俯身背起白发苍苍的长者,怀抱惊恐不安的孩子,在洪水中深一脚浅一脚蹚出生命通道,只顾着将更多群众护在身后,一个个浸透泥浆的身影、一次次与时间赛跑的冲锋,最终实现了灾区群众的安全大转移。
安置即是责任,他们是遮风挡雨的“暖心守护员”。洪峰退去,留下满目疮痍的家园。党员干部来不及拭去满身泥泞,便马不停蹄转入过渡安置的“第二战场”。对于受灾的群众做好安置,为断水断电断粮的家庭递上生活物资如面包、牛奶、泡面等,为生病的群众协调医生送服务上门,为焦虑的乡亲们耐心疏导情绪。他们眼里布满血丝,嗓子沙哑得说不出话,脚下的泥鞋磨出了洞,却始终笑着说“有我们在,别怕”。这一个个忙碌的背影,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织成细密的网,为惊魂未定的群众撑起了一片安稳的天空。
重建刻不容缓,他们是家园重生的“攻坚排头兵”。废墟之上,重建的号角嘹亮吹响。党员干部既当擘画蓝图的“指挥员”,更做挥汗如雨的“战斗员”。他们踩着泥泞走遍乡村,逐户登记房屋受损情况,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群众的需求,他们日夜不休排查危房、抢通道路、修复水电,让瘫痪的基础设施一点点“苏醒”。田埂上,党员农技员蹲在积水里教农户排水补种,裤脚沾满泥浆却笑得欣慰;他们用实干让废墟上长出新的希望,让家园的模样在手中渐渐清晰。
在这场洪灾大考中,淬炼出党员干部最硬核的担当。他们不是天生的勇者,只是把“人民”二字刻进了骨子里;他们没有超能力,只是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份在风雨中凝聚的党群同心之力,不仅是重建家园的引擎,更成了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贵州省榕江县三江水族乡人民政府:杨俊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