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级党组织正大力推动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这本是培育栋梁之材的深远之策。然而实践中,一些“悬浮式”培养却令人忧思:有的年轻干部调研如“蜻蜓点水”,入村却难入户;有的驻村经历沦为“镀金”,与群众“隔窗相望”;更有的满足于“材料秀”,实绩却难觅踪影。凡此种种,皆因未能真正以党建引领年轻干部在基层沃土扎深根、壮筋骨。
根深方能叶茂,党建引领当塑魂固本。年轻干部成长,思想根基是命脉。党建首要职责,即是以科学理论铸魂,确保其理想信念如磐石坚定。必须杜绝理论学习沦为“纸面功夫”,需通过情景式教学、沉浸式体验,引导其将信仰内化为“心学”。更需推动年轻干部在党建活动中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在服务群众的点滴中将宏大理论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坚定操守与行动自觉。唯有此,年轻干部才能成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栋梁之材,在时代洪流中锚定航向。
实践沃土育新苗,党建平台当铺设成长阶梯。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建当为年轻干部搭建“淬火成钢”的实践熔炉。要敢于将其置于乡村振兴前沿、矛盾调处一线、急难险重关口,赋予真实任务、压实具体责任,使其在“风吹浪打”中增长胆识才干。尤其要摒弃“温室培育”心态,鼓励他们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拜人民为师,在“沾泥土”“带露珠”中体悟民情、汲取智慧,实现从“身入”到“心至”的蜕变。实践如烈火,唯经此锻造,年轻干部方能在时代熔炉中百炼成钢,肩负起历史交付的千钧重担。
制度堤坝护新绿,党建机制当涵养成长生态。营造年轻干部茁壮成长的“绿水青山”,离不开科学健全的制度保障。党建必须着力构建精准识别、全程培养、严管厚爱的长效机制。要优化考评体系,杜绝“材料出干部”,让实干实绩成为晋升“硬通货”;健全导师帮带制,使其困惑有人解、压力有人疏、经验有人传;更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激励其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当制度如阳光雨露般滋养,年轻干部才能如春笋破土,在组织的沃野中蓬勃向上,尽展锋芒。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实践之沃土,乃年轻干部成长不可替代的熔炉与阶梯。各级党组织当以党建为坚实之舵,引导青年才俊在火热实践中汲取养分、淬炼成钢。
当更多年轻干部在党建引领下,真正将根深扎于基层沃土,把心贴近人民脉搏,党的事业必将在薪火相传中永葆蓬勃生机——那青春力量汇入的江河,终将托举民族复兴的巨轮驶向更辽阔的海洋。(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严务乡人民政府: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