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全面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基层党组织应当常怀“爱才”之心,多管齐下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建设一支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带不走的人才生力军,绘就勃勃生机的乡村振兴“人才长卷”。
不拘一格,慧眼识珠,广纳天下英才。识才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第一步。要主动深入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摸清本乡本土人才资源,识别出活跃在乡间田野的土专家、田秀才,挖出“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使更多乡土人才的优质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同时,对乡村人才分类登记造册,建立人才数据库,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建好实用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要深入调研,靶向引才。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不能把人才当成装点门面的“花瓶”。因此,要基于基层实际现状,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建立定期走访乡村企业制度,制定一村一策需求目录,摸清乡村急需人才专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吸引外来人才投入乡村振兴阵地。也要打好“乡情牌”,通过政策支持、环境优化、主动服务等措施,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外企业家、外出务工能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问题导向,以材育才,做好育才文章。光靠引才是不够的,立足本土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策。在乡村人才培养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发展的迫切需要,突出重点,让乡村人才通过系统性、规律性的培育,成长为真正的人才。要破除单一培养模式,搭建多元化培养平台,按照乡村实际发展要求“因材施教”“点餐培育”,根据人才专业、能力、岗位特点等,以脱产培训、田间实践、专家解读、科技入户等培育形式让人才需有所学、学有所用。 既要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线下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参与指导农作物良种繁育、果业种植、水产特色养殖等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线上通过互联网学习前沿技术。也要注重实践育才,通过安排实习实训、实践锻炼、考察研学等方式,对接发展、人才双向需求,开展“定向式”精准培、“订单式”精准育。建立基层培养锻炼机制,实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在岗位和地头间“传帮”,授其以渔、输送经验。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撬动产业发展。“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把人才更好使用起来。适才适所,用当其位。在乡村振兴中要“用好”人才至关重要。一方面,建立公开、公平、公信的人才选拔竞争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读庸者下,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人才成长、交流的平台,打破地域、时空限制,让人才之间的交流学习更加方便,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真正建设好人才高地,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更为机动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拘一格用人才,全面了解人才的个性与特长,使其充分的展所长、尽其能,充分激发其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各得其位、各展其长”的良好局面。(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人民政府:周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