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落好“三笔”为传统文化“添色增彩”
时间 :   2025-01-24 21:06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田琪 一审:宁基   二审:陈雄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摄取传统文化当中的“养分”,提“笔”着“色”,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以传承“起笔”,绘就文化复兴“底色”。古老的“二十四节气”,精准地把握自然的韵律;传统的“中医中药”,护佑民族千年安康;民间的“剪纸刺绣”,传递着质朴的审美意趣。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成果斐然,“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羌年”等3个遗产项目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是先辈馈赠的“无价之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所在,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根源上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当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深入挖掘乡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继续加大保护力度,营造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良好氛围。


以科技“运笔”,厚积文化创新“成色”。“虚拟现实”技术让古老的历史遗迹“重现生机”,足不出户便能“漫步”故宫、“攀登”长城;“人工智能”助力文化典籍整理翻译,使晦涩的古籍焕发出“新生机”;“数字媒体”平台沉浸式体验让传统艺术跨越时空界限,民间艺人的绝艺得以在“云端”大放异彩。近年来,《国家宝藏》《只此青绿》《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讲述传统文化、建筑、文物的影视类IP受到观众“点赞”好评,这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党员干部要抓住数字发展机遇,大力建设乡村文化数字云平台、数字记忆馆、电子图书馆等,广泛运用云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多场景互动、多感官体验的沉浸式效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以产业“收笔”,点染文化发展“亮色”。从“故宫文创”的火爆,到“国风手游”的风靡;从“实景演出”的震撼,到“特色小镇”的兴起。各地深挖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出彩和文旅出圈的双向奔赴。具有精湛绝伦针法和绚丽多彩图案的苏绣、蜀绣、湘绣等刺绣技法,以及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特点著称的景德镇陶瓷等传统工艺,这些匠心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不仅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势在必行,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在“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产业基础上,积极拓展“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党建办: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