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期通报的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如警钟长鸣,再次昭示破除形式主义顽疾的紧迫性。作为扎根基层的“生力军”,年轻干部既是治理任务的“执行者”,更是负担压力的“亲历者”,必须以高度的“赶考”自觉,勇担重任,当好基层减负的合格“答卷人”,在力戒形式主义中展现青春锐气与实干担当。
擦亮“慧眼”,认清形式主义“新马甲”,做思想上的“清醒者”。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常披着“创新”“落实”的外衣隐形变异。从“调研走访”沦为“打卡留痕”,到“工作部署”变成“文件旅行”,再到“民生工程”异化为“拍照作秀”,其“新瓶”装的仍是脱离实际、背离群众的“旧酒”。作为年轻干部要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本质是背离实事求是、脱离群众需求,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唯材料论”“唯留痕论”的错误政绩观,真正把工作重心转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来。
挥动“利刃”,破除减负梗阻“硬骨头”,做行动上的“实干家”。基层减负,既要善做“减法”,更要精做“加法”。年轻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在深入调研中摸透实情,在蹲点服务中化解难题。要力戒“纸面调度”,力行“现场办公”;少些“拍照留痕”,多些“跟踪问效”。要带头践行“短实新”文风会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的核心工作中。要敢于对冗余APP、打卡群说“不”,真正从“屏幕”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推动发展、服务民生。
秉持“恒心”,筑牢长效机制“防火墙”,做制度上的“守护者”。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需构建“减负—增效—反馈”的闭环体系。年轻干部要发挥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让“群众口碑”取代“材料厚度”成为衡量标尺。要健全基层负担动态监测机制,敏锐捕捉形式主义“新变种”,及时向上反馈基层“真声音”,为精准施治提供“活水源泉”。面对减负中可能出现的“隐形变异”“反弹回潮”,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定力,既做政策落地的“执行尖兵”,更做歪风邪气的“监督哨兵”,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减负成果深化巩固、常态长效。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减负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干部心无旁骛服务群众,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在力戒形式主义的实践中锤炼过硬作风,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践行初心使命,做好“基层减负”答卷,真正将基层打造成干事创业的热土,让减负带来的红利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触的幸福。(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闫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