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综合热点 >
综合热点
作风建设当以“实”字破虚风
时间 :   2025-05-14 18:4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程朗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纽带。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二年来,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树起鲜明导向。当前,虚浮作风仍在个别领域滋生,“云端政绩观”的苗头潜滋暗长,犹如隔开党心民心的无形之墙。作风建设当以“实”字为楫,戒虚功、重实干、守初心,让“脚踩泥土、肩扛风雨”的躬行实践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戒虚功要见人见事,破“盆景式”作秀之弊。明代王阳明巡抚赣南时,为破除官场虚报浮夸之风,独创“十家牌法”,在乡野茅舍间察民情、解民忧。这种“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作风,恰是破除形式主义的良方。党员干部当警惕“数字化造景”的浮华泡沫,少些函数公式堆砌的“完美报表”,多些沾着泥土气息的“民情日记”;少些美颜滤镜修饰的“展板工程”,多些飘着粗茶香的“板凳对话”;少些纸面文字的“言之凿凿”,多些田埂院落的“躬行求实”。须知,再精巧的数据模型也算不出民心冷暖,再光鲜的展板工程也垒不起信任基石。当常去老乡的田间地头走走,常在百姓的炕头灶边坐坐,让每项决策都带着体温、透着地气。


重实干要落地有声,破“悬浮式”履职之疾。北宋范仲淹任泰州盐监时,为抵御海潮侵袭,不避越职言事之责,亲率民众耗时三载,终成绵延百里的“范公堤”。这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正是作风建设的精神内核。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顽瘴痼疾,党员干部当循先贤之志,将“实”字贯穿履职全程:征地拆迁不是冰冷的数字置换,当把补偿公式换算成群众看得懂的权益账本;招商引资不是机械的政策搬运,需将条文条款演算为企业可感知的成本减法;基层调解更非教条的法条复读,要将法律术语转译为百姓听得明的调解方案。这要求干部既要做政策落地的“同声传译”,更要成为化解矛盾的“外科圣手”,在“翻译官”的精准转化与“拆弹专家”的临场处置间,架起政策温度与民生诉求的连心桥。


守初心要砺心笃行,破“镀金式”功利之念。明代于谦巡抚河南时,行囊仅“清风两袖”,却留下治河良田万顷。这种“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操守,恰是作风建设的定盘星。反观当下,个别干部把基层历练当作“镀金跳板”,把民生工程搞成“形象速成”,背离了“我是谁、为了谁”的初心本色。年轻干部须警惕“速成式成长”的陷阱,祛除“两年三岗”的浮躁,淬炼“十年磨剑”的定力;戒除“刷履历”的功利算计,深植“钉钉子”的静水流深;摒弃“摆花瓶”的短视思维,涵养“日拱一卒”的恒心韧劲。须知,真正的政绩不在考核表的光鲜数字里,而在老乡竖起的大拇指里;不在述职报告的慷慨陈词里,而在群众幸福的笑容里。(中共泗水县委组织部: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