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群众“小事”勿“小视”
时间 :   2025-07-31 19: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周家骏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近日,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进一步推进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身边看似琐碎的“小事”,折射出的却是基层治理的“大命题”,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也是检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试金石。


然而现实中,由于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相关部门管理缺位等问题,群众“小事”被轻视、被搁置现象并不鲜见。有的社区公共空间被私设地锁、铁链圈占,居民停车、活动空间遭到“蚕食”;有的为老年人提供热乎饭的“银发餐桌”,因资金、管理问题说关就关,让群众措手不及、心寒不已;有的公交站点烈日暴晒、雨雪无遮,乘客苦不堪言,反映多次却总被告知“在规划”“待研究”;有的便民热线承诺“接诉即办”,群众打过去却被层层转接、反复要求“补充材料”,诉求在漫长的流程中石沉大海……群众的“小事”拖着拖着就变成了“大事、难事、烦心事”。


这些民生“小事”缘何屡屡被“小视”?一方面,部分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热衷于投入大、见效快、易显眼的“大工程”,而对需要“绣花功夫”、解决周期长的民生“微诉求”缺乏热情和耐心,视其为“麻烦”和“负担”。另一方面则是存在一定形式主义,有的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不愿深入一线体察实情,对群众真实需求感知迟钝;有的干部把“依规办事”“流程正确”当作万能挡箭牌,特别是有的干部自认为“权小责大”,遇到问题就搬出条文当“护身符”,却不愿多想一步“怎么办”。这些都造成了“视而不见”的认知错位、“推诿扯皮”的责任错位、“大水漫灌”的方法错位,不仅给群众办事添了堵,也灼伤了相关部门公信力、损害了社会形象。


根治群众“小事”被“小视”的顽疾,真正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端正干部政绩观,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小事”背后蕴含的“大政治”,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最大的政绩。要健全责任落实监督机制,完善群众诉求“首接负责制”和“闭环管理”流程,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与干部考核、问责紧密挂钩,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行为严肃追责。要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各类政务服务渠道,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群众诉求精准识别、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地见效。(中共胶州市委组织部:周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