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胶东英模铸就新时代组工干部的“红色基因库”
时间 :   2025-07-31 18:3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曹怿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八秩光阴流转,抗战烽火虽已消散,但胶东大地镌刻的英模群像却如星辰般永恒闪耀。马石山十勇士以血肉之躯为上千群众撕开日寇的死亡罗网,那惊天动地的最后手榴弹声,诠释着何为“人民至上”;海阳地雷战中,赵守福、于化虎们以“头发丝雷”“子母雷”的惊人智慧,让敌人寸步难行,昭示真正的“依靠群众”;招远地下党员们穿越封锁线,向延安输送的13万两黄金,每一两都浸染着对党的绝对忠诚。这些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新时代组工干部的精神坐标与行动指南。


组工干部当以英模为“镜”,常拂思想之尘。理琪司令员血洒雷神庙,高呼“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政委张寰旭在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尽前,留下铁骨铮铮的绝命诗,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纯度。新时代组织工作,虽无硝烟弥漫,却同样面临各种考验与诱惑,我们当以先烈为镜鉴,在干部考察中细察政治忠诚,在教育培训中淬炼党性修养,将“对党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锻造如黄金般纯粹、如磐石般坚定的政治品格。


组工干部当以英模为“师”,汲取破题之智。海阳地雷战的成功,源于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智慧来自田间地头,力量生于万众一心。这深刻启示我们,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深植于基层沃土。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无论是乡村振兴的复杂局面,还是基层治理的创新需求,解法皆蕴藏于群众之中。组工干部当如当年的民兵英雄,主动“沉下去”,在田间地头、街巷车间倾听民声,发现和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将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服务民生福祉的磅礴伟力。


组工干部当以英模为“范”,砥砺担当之肩。马石山十勇士面对危局,主动放弃安全归队,选择四次冲入火网,任常伦在长沙堡白刃战中,重伤仍力战不退。他们以生命诠释了关键时刻的抉择与担当。组工干部身负组工干部肩负着为党和人民事业选贤任能、强基固本的重要使命,更需传承这份“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优秀品格。面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难题、基层治理的挑战,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迎难而上,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组织部门成为攻坚克难最坚实的后盾。


胶东抗战的史诗从未远去,那些用鲜血写就的家书,那些用生命熔铸的丰碑,字字滚烫,句句千钧。它们是最厚重的“红色基因库”,为新时代组工干部标注了精神坐标与行动方向。让我们从马石山的壮烈、地雷战的智慧、黄金线的忠诚中汲取不竭力量,将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为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尺、强基固本的创新源泉、攻坚克难的担当脊梁。如此,方能在新的赶考路上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组工华章!(莱州市委组织部:曹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