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值
时间 :   2025-07-31 18: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朱绎霖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一体两面、表里相依,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当始终锚定“为民”的“坐标系”,找准“利民”的“落脚点”,坚持问情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值。


真心问需,让群众心声成为行动哨声。中央八项规定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对“改进调查研究”提出要求。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作风是实是虚,问题表现在哪里、症结出在哪里,人民群众身处一线,感受最直观、最真切。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始终保持眼睛向下的状态和脚步向下的姿态,多到问题多、矛盾大、群众反映集中的地方了解情况、解剖麻雀,厘清难点、堵点问题,找到作风问题的深层“病灶”。调查研究想要取得良好效果,方式方法是关键性因素。要力戒走过场、讲排场等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放下讲究排场、高高在上的“官架子”,真正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组织一些“七嘴八舌”式的讨论,让群众主动说出“心里话”、道出“心中难”、讲出“心中愿”,形成“干部问需”和“群众答疑”的良性互动。


诚心纳计,让群众想法成为工作方法。群众的声音里藏着最好的答案,若是运用得当,必将成为改进作风的一大助力,反之,如若“只听不纳”,将群众的“金玉良言”长期束之高阁,不仅会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让矛盾在沉默中继续发酵,长此以往,也会大大挫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是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诚心问计,更要诚心纳计。要加强分析研判,对有用、管用、实用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尽快形成具体的工作措施,通过政务网站、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向群众公示,让群众看得到、信得过;对其他意见建议,也要解释到位、沟通到位、答复到位,确保事事有回声、件件有回应。此外,纳计于民不能搞“一阵风”,既要“当下治”,又要“长远立”。要及时将群众意见、群众智慧通过建章立制的形式固化下来,定期邀请群众评估、不断加以优化完善,真正将群众的“金点子”结出利民惠民的“金果子”。


尽心成事,让问题清单成为幸福账单。学习教育的最终成效,还是要落脚到群众的切身感受上。就业有没有保障、出行方不方便、养老顺不顺心,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来源,也是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最直观表现,倘若只是停留在“喊口号”“写报告”的层面,极有可能导致学习教育流于形式。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方向标尺,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难事、愁事、烦心事上,逐条逐项定措施、定目标、定方向,制定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用心办实惠民生的事、用情办细暖民心的事、用力办好顺民意的事。服务民生的效果实不实、好不好、是不是“花架子”,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主动把评判权交到群众手上,通过民情走访、政务热线等方式,让群众直接当考官、当裁判。对推进效果不理想、群众不满意的工作,要果断“打回重办”,加强后续跟进督导,做到“群众评议不满意、工作推进不止步、问题整改不销号”,以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烟台市莱山区委组织部:朱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