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改变干部作风,化解群众难题
时间 :   2025-07-31 22:5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田坤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必须改变干部作风,消除横亘在干群关系间的无形壁垒,让干部真正成为群众难题的“解题者”,实现从“坐等上门”到“主动出击”的深刻转变,真真实实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缩短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干部作风的改变,首先意味着“卷起裤腿”走进群众中间。脱离群众,则一切决策与行动皆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如日前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抄抗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20多名干部群众一人一张塑料板围坐在一起,村民们积极向机关干部反映问题,如农田用水需求问题、用电问题、水利沟渠堵塞、个别村民经济困难等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认真地记录村民的问题,制作解难题活动问题台账汇总表,问题概要、工作举措、工作进展、解决时限等条目清晰可见,每一个问题都被认真对待。在基层一线倾听群众诉求,真正地让干群之间零距离交流,一起与群众拉家常、办实事、解难题;唯有深入田间地头、小区院落,在群众身边感知他们的烦忧,才能找到难题的症结所在,让群众真正感到干部就在身边,难题有人看见。


化解群众难题,尤需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群众评价作风是否真正转变,不看承诺如何动听,只看急难愁盼是否落地解决;作为扎根基层的我们,党员干部要主动下访、主动上门服务,将矛盾都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工作的嘱托,把基层群众的每一件看似“小”事解决,减少老百姓“来回跑”的次数,干实事,才会在群众心里累积起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基石,让群众从“眉头紧锁”变为“眉头舒展”,从“唉声叹气”到“竖起拇指”,使干群鱼水之情在时代变迁中愈加醇厚,确保基层工作成果和作风建设让群众“可感”更“可及”。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改变干部作风,其深刻价值正体现于群众难题的有效化解之中。当干部们真正“扑下身子”、把群众的“难题清单”当作自己的“责任清单”去求解,当干部卷起的裤腿上沾着泥土、额头上渗着汗珠——这便是“解题者”最生动、最可信的模样。唯有如此,才能以作风之变聚民心之力,共同书写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贵州省剑河县南明镇人民政府:田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