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要求“严守党和国家秘密,是每个党员的庄严义务”,这不仅是对党员党性修养的基本考验,更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坚固防线。在信息化浪潮奔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保密纪律早已超越单纯的工作要求,成为衡量党员干部整治修养的试金石,是必须守护的“生命线”。
党章将“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列为党员八项义务之一,绝非偶然。从嘉兴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延安窑洞的灯火通明,从西柏坡的“进京赶考”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我们党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深刻认识到: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保发展。历史反复证明,党员干部能否严守保密纪律,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随着时代技术发展,保密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纸介密件锁进保险柜”的传统场景,正被“指尖上的泄密”、“云端上的风险”所取代。违规使用微信传输工作秘密,导致敏感信息扩散;将未公开的技术数据存入私人邮箱,被境外势力利用等案例警示我们,保密纪律的“红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党员干部的“保密弦”必须时刻紧绷。
严守保密纪律,要筑牢思想防线。思想上的麻痹是泄密窃密的“温床”。有些观念认为“现在信息这么开放,保密没那么重要了”,甚至把涉密信息当作“炫耀资本”;有的觉得“偶尔一次没关系”,殊不知“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必须深刻认识到,保密工作没有“局外人”、“旁观者”,每个岗位都是保密前沿,每份文件都可能关乎大局。要通过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从革命先辈用生命守护秘密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保密意识内化为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保持警惕和忧患意识。
严守保密纪律,要扎紧制度笼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泄露党和国家秘密行为的严厉追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修订完善,再到各单位“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刚性规定,一系列制度举措为保密工作提供了刚性约束。要做制度的坚定执行者,严格遵守涉密载体管理、涉密场所使用、涉密会议保密等各项规定,不越雷池、不踩红线。特别是在使用智能手机、办公自动化设备时,更要牢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坚决杜绝“无知者无畏”的侥幸心理,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严守保密纪律,要强化行动自觉。保密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必须体现在具体行动中。要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涉密文件不随意摆放,离开办公室前检查门窗、电脑;参加涉密会议时,手机不带入会场,不擅自记录、传播会议内容;对外交往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同时,要主动学习保密知识,掌握防范泄密的基本技能,对身边的泄密隐患保持高度敏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果断处置。
“保密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以党章为遵循,以纪律为底线,把严守保密纪律作为终身必修课,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站稳脚跟。(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政府:邓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