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影响事业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将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才能让优良作风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抓常,就是要让作风建设常态化,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倘若把作风建设当作“一阵风”,紧一阵松一阵,问题必然会反弹回潮。党员干部需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将其作为日常必修课,无论是在重大任务面前,还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都要坚守原则、保持优良作风。只有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让作风建设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不断巩固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细,就是要让作风建设细致化,要求从细微之处入手。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对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是作风问题的苗头。一顿饭、一次接待、一份文件处理的态度,都可能反映出党员干部的作风。只有从细微之处严起来、实起来,对每一个问题都较真碰硬,才能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同时,抓细还体现在制度的细化和执行上,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作风建设有章可循,不流于形式。
抓长,就是要让作风建设长效化,从制度层面巩固成果。作风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需要我们建立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融入党员干部工作各领域。要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推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让作风建设始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让领导干部将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关键在落实。党员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主动担当作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让作风建设在阳光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让优良作风落地生根,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办事处:龙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