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廉政在线 >
廉政在线
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时间 :   2025-05-06 09:5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姜福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老百姓眼里,“家风”这词儿听着亲切,就像老辈人常挂在嘴边的家教、门风。说白了,就是家庭里代代相传的处世态度、为人准则,往大了说,更是党员干部作风的“晴雨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手里握着公权力,家风正不正、严不严,可不仅仅是自家私事,更连着党风政风,影响着社风民风。


一、家风不是“自家小事”,而是“政治大事”。为啥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他(她)的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现实里的教训太深刻了:有的干部觉得“自家孩子吃点喝点没啥”,结果家属借着他的名头搞特权、谋私利;有的认为“亲戚朋友帮衬一下是人情”,却让权力在亲情面前“开了口子”。就拿那些落马干部的案例看,不少人都是从家风失守开始,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比如,有的配偶子女齐上阵,搞“家族式腐败”,最后不仅自家摔得粉碎,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说,家风建设不是领导干部的“选修课”,必须当成政治任务来抓。


二、好家风是“防火墙”,坏家风是“导火索”。啥是好家风?老一辈革命家早就给咱们做出了榜样。毛主席定下“三不原则”:不做祝寿活动、不送礼、少敬酒;周总理立下“十条家规”,严禁家人沾公家便宜。这些家规看似“严苛”,却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在咱们身边,也有不少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传承好家风。比如有的干部家里贴着“不收礼、不打招呼”的字条,亲戚来了一看就明白规矩;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烈士陵园扫墓,给晚辈讲革命先辈的故事,让廉洁从政的观念从小扎根。相反,坏家风就像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有的干部对家人管教不严,老婆“枕边风”吹的是攀比享乐,孩子耳濡目染学的是投机取巧,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干部哪能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


三、抓家风得“严”字当头,从“小事”做起。抓家风,不能光靠嘴上说,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一方面,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给家人树好榜样。要是自己天天出入高档会所、接受老板宴请,能有说服力吗?所以,正家风先得正己身,从生活细节抓起,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让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另一方面,得立规矩、常教育。家里得有“明明白白的账”,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得给家人讲清楚。比如能不能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帮亲戚找工作?能不能替企业站台背书?这些都得划清界限。平时还得多和家人聊聊“政治家常”。别觉得谈这些“伤感情”,真等到出了问题才是“真伤感情”。


都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德”就体现在家风里。咱们不妨从现在开始,把家风建设当成每天的“必修课”,管好自己、带好家人,用清正家风为党风政风助力,为社会风气添彩。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更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中共李沧区委组织部:姜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