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载,如一把永不卷刃的钢刀,破积弊、树新风,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写下了生动注脚。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大潮,唯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规定精神入脑入心,方能在新征程上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以作风之变引领发展之变,以精神之新开创事业之新。
一、筑牢思想根基,以理论清醒校准行动坐标。要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不是简单的纪律约束,而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精神的集中彰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当前,国际环境波谲云诡,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更需要以八项规定精神为“灯塔”,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深处铸牢政治忠诚,在灵魂高地树牢为民情怀。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在学思践悟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善于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从延安整风运动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深刻理解作风建设始终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开展常态化、系统化、精准化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实现从“知敬畏”到“明大德”的思想升华,让八项规定精神真正成为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
二、深化制度创新,以系统思维构建长效机制。十余年作风建设实践证明,八项规定之所以成为改变中国的政治标识,关键在于形成了制度约束与思想教育同向发力的治理闭环。开展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在制度创新中释放治理效能。要着眼新形势下“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风险,构建起更加科学严密的制度网络,既划清底线、红线,又设置预警线、标准线,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管用的“铁笼子”。要健全作风建设责任链条,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要完善监督执纪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织密监督网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同时,注重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干净干事、勤政廉政”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
三、厚植文化土壤,以清风正气涵养政治生态。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八项规定精神要真正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培育崇廉尚俭的政治文化土壤,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中的纪律传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新风正气,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的廉政文化体系。既要大力弘扬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典型的精神品格,让忠诚干净担当的价值追求蔚然成风;又要坚决破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腐朽文化,扫除“潜规则”“关系学”等歪风邪气。另外,还要注重家风建设,将廉洁教育延伸至“八小时之外”,引导党员干部修身齐家、清廉传家。当文化滋养与制度约束同频共振,当“不想腐”的自觉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底色,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自然跃然纸上。(通讯员:山东烟台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杨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