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笔下的这句诗,跨越悠悠千载的时光长河,至今仍声声有力,叩击着当代青年干部的心灵。清廉如水,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清廉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代名臣于谦以“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高风亮节,坚守清正廉洁;明代海瑞秉持“俸禄之外,一文不取”的原则,尽显刚正不阿。清廉始终是青年干部对初心的执着坚守。
清正立身,是青年干部必须筑牢的政治品格。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青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就如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旦扣错,后续的人生之路便极易走偏。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女儿想看“白戏”被他严厉制止,他自掏腰包补上票钱,并制定了“干部十不准”。这种于细微之处彰显的廉洁自律精神,正是当代青年干部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基因。古人云:“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青年干部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就当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自觉,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让清廉成为融入血脉的精神标识密码。
廉洁致远,是青年干部行稳致远的成长基石。廉洁不仅是一种操守,更是一种智慧。青年干部常常处于“位卑权轻”却“责任重大”的境况之中,唯有持守清廉,方能心无旁骛干事业。清廉绝非空洞的口号,也无需任何附加条件,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坚定信念,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瞬间。在这个物质丰裕的时代,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只有以青松傲霜、不染尘埃的定力,涵养自身的清廉本色,才能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稳步前行,抵达理想的彼岸。
清廉底色,绘就青年干部的人生画卷。东汉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流传千古,那句掷地有声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至今振聋发聩。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当今社会,青年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监督之下。因此,青年干部必须做到“慎初”,在第一次面对诱惑时就守住底线;做到“慎微”,不因小事小节而放松要求;做到“慎独”,即便无人监督也恪守本分。唯有如此,清廉品质才会通过群众口碑形成“乘数效应”,成为青年干部最有力的形象背书。以清廉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无愧于心的篇章。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每一位青年干部都应当以清正立身、以廉洁致远,让清廉成为最鲜明的底色,让干净担当成为最亮丽的名片。当无数青年干部的清廉微光汇聚,必将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行之路,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张艺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