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在田间地头炼真金:青年干部以 “三色素养” 扎根基层
时间 :   2025-10-22 18:43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肖鹏飞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练兵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基层青年干部唯有从品行、能力、信仰三个维度锤炼本领,才能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沉淀底气、在群众期盼的目光中扛起责任,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基层栋梁。


以“正心修身”筑牢品行根基,涵养基层干部的“本色”。品行是干部的立身之本,更是基层工作的“通行证”。对青年干部而言,优秀品行不是抽象的标准,而是具体的言行准则:要以“平和心”看待名利,不把“岗位”当“官位”,不把“职责”当“特权”,在村级事务、社区服务中少计较个人得失,多考虑群众需求;以“敬畏心”对待权力,明白基层权力是“服务权”而非“支配权”,处理低保申领、矛盾调解等工作时,始终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线;以“进取心”践行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标尺,不做“躺平者”,争当“实干家”。


以“文武兼修”提升综合能力,锻造基层工作的“硬气”。基层工作繁杂琐碎,既需“智商”解难题,也需“情商”聚人心,二者兼具才能应对多样挑战。锤炼“智商”,要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一方面,要精通业务、善用方法: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问题,不仅要懂“种养殖技术”,还要会算“经济账”,用数据给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敢于担当:把政策理论转化为“实操方案”,面对复杂工作,不回避、不推诿,用专业能力啃下“硬骨头”,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锤炼“情商”,要成为群众身边的“暖心人”。基层工作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亲和力就是“敲门砖”。青年干部要放下“干部架子”,跟大爷大妈唠家常时递上一杯热茶,听村民吐槽时耐心做好记录,让群众愿意“掏心窝子”。


以“信念如磐”锚定信仰方向,激发扎根基层的“志气”。基层工作难免有苦、有累、有委屈,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让青年干部在漫长岁月中守住初心、保持热情。


要胸有阳光,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组织给予的成长机会,把驻村、驻社区当作“接地气”的历练,用“零差错”的工作回应组织培养,用“解民忧”的实效回报群众期待。要富有激情与梦想,永葆奋斗的姿态。基层工作不需要“豪言壮语”,但需要“干事劲头”: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胸怀,要有“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要树立“做好事”的梦想,在平凡岗位上追求“不平凡的价值”。要胸有智慧,在实践中沉淀底气。智慧不是“天生具备”,而是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积累,要把学习当成“生活方式”,既要学政策文件,也要学“群众语言”,让智慧在“接地气”的实践中不断生长。


基层的舞台虽小,却能承载“为民服务”的大情怀;青年干部的资历虽浅,却能在锤炼中成长为“顶梁柱”。唯有以品行立身、以能力立业、以信仰立心,才能在基层的土地上扎下根、开出花,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组织放心的基层栋梁。(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办事处:肖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