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山河无恙英雄魂,精神永驻启新程 ——写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
时间 :   2025-10-21 17:05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胡守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七十五载砥砺奋进。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壮阔史诗依然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激荡回响。这场以“保家卫国”为号角的正义之战,不仅铸就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更以“钢少气多”的磅礴力量,向世界宣告了一个真理: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华民族不可辱!


一、历史回响:从鸭绿江畔到世界之巅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在长津湖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129名战士保持着冲锋姿态,成为永恒的“冰雕连”;在上甘岭的焦土上,志愿军战士用胸膛堵住枪眼,以生命筑起防线;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30多万名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了战旗,19万7千多名烈士长眠异国他乡。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站立起来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引用:“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番话语,源自抗美援朝战争中淬炼的底气。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决断,到“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的战术智慧,志愿军将士以弱胜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它让世界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危难时刻能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精神丰碑: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它是革命英雄主义的高亢凯歌: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罗盛教跳入冰窟救起朝鲜儿童,王洪星爷爷在后勤线上拖着伤腿运送物资……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诠释了“祖国在心中,人民在肩上”的赤子情怀。它是爱国主义的深情告白:当美军轰炸机掠过鸭绿江,当“联合国军”逼近国门,无数青年告别亲人,义无反顾奔赴战场。他们用行动证明: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这种精神,更是创新智慧的生动实践。面对装备悬殊,志愿军首创“零敲牛皮糖”战术,以小歼灭战积累战略优势;构建坑道防御体系,将阵地战推向新高度;创造“游动作战”“超越射击”等战法,让美军感叹“陷入敌人式的战争”。正如军事理论家所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军事创新的伟大实践,它证明了,即使装备落后,也能通过智慧与勇气赢得胜利。”


三、时代启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密码

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但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灯塔。当贸易战阴云笼罩,当科技封锁步步紧逼,我们更需要传承“惹不得”的硬气。这种硬气,源自对核心利益的坚定维护,源自对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华为突破芯片封锁、航天人攻克关键技术、抗疫斗争中“人民至上”的坚守……新时代的故事里,处处可见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续。


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我们永葆奋斗姿态。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里,在奥运赛场的拼搏中,无数普通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的英雄篇章。正如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所言:“我们那代人用枪杆子打江山,你们这代人要用笔杆子、用智慧守护江山。”


四、薪火相传:让英雄精神照亮前行路

在从江县洛香镇,98岁的吴凤辉老战士拿出收藏的从江县籍抗美援朝老战士相册,与大家分享峥嵘岁月,依然会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的故事,通过少先队员的讲述传遍校园;在社交媒体上,“致敬最可爱的人”话题引发亿万网友共鸣……英雄从未远去,精神代代相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精神的力量。当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当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唯有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才能凝聚起“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磅礴力量,才能锻造出“敢搏强寇、何惧多钢”的民族血性。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七十五年过去,抗美援朝的硝烟已散,但英雄的精神永不褪色。让我们铭记历史、告慰英灵,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奋勇前进!(贵州省从江县洛香镇人民政府:胡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