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让田间的玉米弯了腰、花生浸了水,秋收秋种的“时间表”被雨水打乱。正当农户们望着湿漉漉的田地发愁时,一个个“红马甲”穿梭在泥泞间,一台台履带式收割机轰鸣作响,一座座临时烘干点加紧运转——常家镇基层党组织正以“雨不停战不止”的担当,为秋粮丰收筑起坚实的“红色防线”。
党建引领的核心,是把“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的精准施策。气象、农技等多部门专家把会商桌搬到了田间地头,植保专家监测病害、农技员指导抢收,履带式收割机组成的“农机应急队”在雨隙中抢时作业;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全员在岗,分片包干排查作物成熟度、劳动力缺口,连苹果种植户的受灾理赔都能现场定损、即时启动。这种“全方位摸排+针对性响应”的模式,让党组织成为秋收战场上的“指挥中枢”,精准对接每一户的急难愁盼。
党员干部的担当,是从“办公室”到“责任田”的作风转变。常家镇的“秋收”服务队里,村支书亲自驾驶收割机帮留守老人抢收玉米,2亩地的庄稼在机械轰鸣中很快颗粒归仓;包村干部不仅帮倒伏玉米地的毕大爷抢收粮食,还主动联系收购点解决存粮难题;“党员抢收队”在积水地块人工收割,裤脚沾满的泥泞成了最鲜活的“党徽”。这些俯身田间的身影,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全链保障的关键,是从“抢收”到“归仓”的闭环服务。阴雨天气里,粮食霉变风险远大于收割难题。对此,常家镇发布“秋收服务地图”,烘干点和农机服务中心信息一键可查,科技小分队还手把手教农户果穗装笼通风、摊平存放等储粮技巧;镇政府协调烘干中心、开辟晾晒场所,农技员反复叮嘱“稻谷水分要控制在13%以下,玉米需分等级储粮”的科学方法;一边排查受潮粮食、对接保险理赔,一边调度排水设备恢复农田条件,实现“抢收、保储、减损”无缝衔接。这种全链条服务,让丰收的果实真正守得住、存得好。
雨势渐歇,秋阳初露。田间地头的“红马甲”仍在忙碌,烘干设备的热风持续吹拂,党员干部的脚步从未停歇。从黄河岸边到齐鲁大地,基层党组织用责任与行动证明:只要党旗插在秋收一线,只要党员冲在攻坚前沿,就没有跨不过的“雨天坎”,没有保不住的“丰收粮”。这道雨幕中的“红色防线”,正是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保障。(庆云县常家镇人民政府:亓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