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基层干部是衔接政策与基层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唯有将“干”字作为行动指南,把脚步扎根在田间地头,把心思放在群众需求上,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凝聚民心力量。实干,是贯穿乡村振兴的主线,更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根本路径。
实干始于调研,找准破题靶心。乡村地域分散、条件各异,资源禀赋和发展瓶颈各不相同。有的村受限于交通闭塞,有的村困于产业基础薄弱,盲目套用模式往往事倍功半。基层干部必须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以“解剖麻雀”的细致态度开展调研——既要倾听群众对基础设施的期盼,也要掌握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只有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实现精准发力,避免资源浪费。
实干贵在担当,破解发展难题。基层工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常面临资金短缺、技术不足、观念冲突等挑战。回避问题只会贻误发展,真正的实干,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不犹豫,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主动扛起责任、积极寻找对策。无论是推动政策落地,还是学习新技术助力产业,基层干部都应以担当为笔,扫清障碍、开拓新局。
实干归于为民,厚植鱼水深情。实干的落脚点是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工作成效终究要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从修渠办证等具体小事,到推动产业、改善教育医疗等长远大事,每一项工作都应围绕“为民”展开。只有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积极回应诉求,才能密切干群关系,厚植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为乡村振兴凝聚起最广泛的群众力量。
实干需善创新,激活长效动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仅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帮扶,而要以创新思维构建长效机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干部应突破思维定式,探索符合实际的新路径——如搭建产销平台、推动数字化治理、建立“输血+造血”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只有以创新为动力,才能让实干举措更具生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长效动能。
乡村振兴的蓝图,靠的是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基层干部唯有以调研为基础、以担当破难题、以为民守初心、以创新增活力,才能在基层实践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答卷、无愧于群众的乡村振兴答卷。(剑河县观么镇: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