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既是对青年一代的期许,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召唤。青年人之追求,就是国家之追求,青年人之担当,就是国家之担当,青年人的理想,就是国家的理想。青年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在时代浪潮中挺立潮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成为无愧于历史的“民族脊梁”。
观史砺志,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认知强固信念。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指尖抚过那些历经战斗的步枪与手榴弹,锈迹里藏着战士们匍匐冲锋的身影;驻足平型关大捷遗址,脚下的泥土仍浸透着先烈们的热血,耳畔仿佛回荡着曾经他们的呐喊:“为了新中国,前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这些跨越时空的历史印记,如同一条条坚韧的绳索,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它们让我们深刻懂得,铭记历史并非是要沉溺于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当我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先烈们的赤诚与担当,心中便会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会转化为努力拼搏的动力,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凭技安身,以“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的技艺勇担使命。“青年一代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年轻一代的技艺本领决定我国面对一个个难题的处理能力,然而提升技艺绝非一蹴而就的,古人讲“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真正的本领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历经千锤百炼才能铸就真金,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航天工程师们,扎实钻研,实现了航天事业的一次次突破,让“北斗”闪耀全球,让“天宫”遨游太空。社区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年轻的网格员勤勤恳恳,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青年用自身的技艺,在各自的岗位上勇挑重担,他们的行动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推动着国家的发展,为铸就堂堂中华魂添砖加瓦。
持节凝魄,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节筑牢初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便以坚定气节彰显高尚品格。郑燮笔下的劲竹,历经无数磨难仍傲然挺立,恰似无数坚守正道之人,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展现出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以“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决绝,诠释了何为矢志不渝的气节。在当下深入学习八项规定精神的浪潮中,这份气节更具现实意义。八项规定精神,旨在整治不良作风,树立清正廉洁的新风尚。它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与生活中,秉持“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纯粹,不被虚荣和利益所迷惑,一心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征程里,我们应以古人为楷模,以总书记的教诲为指引,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凭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无畏勇气,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柘沟镇:卞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