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兵” 书记:脱下戎装再出征,乡村振兴展豪情
时间 :   2025-04-08 22:1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戴政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芦沟镇,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基层干部,他们曾身着戎装,戍守边疆,为国家安全奉献青春;如今,他们解甲归田,扎根乡土,在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的战场上,续写军人的忠诚与担当。他们,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 “兵” 书记。


崔海涛:贴心服务暖民心


崔海涛,芦沟镇朝阳社区的党总支负责人,1982 年 1 月出生,200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服役于盐城市消防支队。退伍后的他,虽涉足机械制造行业,但内心深处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从未熄灭,最终选择扎根社区。从民兵连长起步,历经会计、副书记等岗位的磨砺,如今成为社区的 “当家人”,并多次荣获年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及省专项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崔海涛始终坚信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无论严寒酷暑,社区的各个角落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深入居民家中,与大家促膝长谈,认真倾听生活难题,详细记录每一个问题和建议。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他亲自带队调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社区环境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刘家湾地处偏僻,一段 150 余米连接乡村主干道的道路,过去杂草丛生,雨雪天泥泞不堪,居民出行极为不便。崔海涛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行动。他积极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组织施工队实地考察,精心规划修路方案。施工期间,他每天坚守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新路建成后,居民刘福银感慨地说:“以前这条路太难走了,现在出门方便多了,真心感谢崔书记和施工人员!” 随后,刘福银与居民吴玉兰一起,将一面写有 “党的好干部 人民好公仆” 的锦旗送到社区,以表达感激之情。


在社区治理中,崔海涛创新推行 “网格长 + 党员志愿者” 管理模式。将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和党员志愿者,负责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全覆盖,及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024 年 5 月初的一个傍晚,社区 “五保户” 姜某某邻居发现其可能外出迷路未归,立即向崔海涛报告。崔海涛迅速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通过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多渠道寻找。最终,在盐都区青年路路边找到已目光呆滞、神志不清的姜某某。社区干部将其送往芦沟镇中心卫生院治疗,待其恢复正常后,又陪同他回家。不久,姜某某请人送来 “诚信社区 道德高尚” 的锦旗,感谢社区的关爱。


王鑫:产业兴村谱新篇


芦北村的党总支书记王鑫,2002年河南郑州某部队入伍,2018 年退役后返乡创业,同样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曾经,他在空军基地挥洒青春;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奋勇前行。他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 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亲自讲授专题党课,有效提升了党员和村 “两委” 成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王鑫凭借军人敢闯敢试的精神,积极探寻芦北村的发展新路。他敏锐洞察到电商发展的机遇,搭建农产品直播间,整合村里种养殖大户的资源,让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畅销全国,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他积极响应 “小田变大田” 政策,科学规划、合理整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借助高标准农田、制种大县等项目,新建农桥、箱涵,维修道路,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如今的芦北村,依据 2025 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方案,村部装修、路灯安装、桥梁建设、河道整治等项目正有序推进,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屏幕截图 2025-04-08 213113.png

陈乃洲:为民服务办实事


同建村的党总支书记陈乃洲,2007 年兰州陆军某部队入伍,2009 年退役后返乡创业,随后投身基层工作。2015 年 8 月起在芦沟镇裴西村、同建村任职,现任同建村党委书记、主任。从军营到村庄,岗位虽变,但他的军人本色始终未改。


作为同建村的 “当家人”,陈乃洲深知健全村级党组织的重要性。他牢记党建 “第一责任人” 职责,带头落实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村 “两委” 班子和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陈乃洲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放在首位。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群众家中、党群活动中心,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群众反映同建村直塘沟道路损坏严重,出行不便,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成功将直塘沟道路 1.5 公里列入 2025 年高标准农田项目计划,解决了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针对种田大户反映的农业生产用水困难问题,他争取资金新建灌溉站、修建沟渠。2025 年,同建村将新增灌溉站 4 处,硬化引水渠 3 公里,维修灌溉灌站 3 处,支渠约 1 公里,有效解决了种植大户的灌溉用水问题。此外,他还重视贫困帮扶、矛盾调解,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弱势群体,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开展巡防关爱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小陈书记是个好干部。”


杨青松:创新发展谋新局


联星村的党总支书记杨青松,1998 年沈阳空军某部队入伍,2000 年退役后返乡创业,凭借军人的果敢与担当,为村子探索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联星村位于芦沟镇西南部,由老联星村和三庄村合并而成,是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在 “兵” 书记杨青松的带领下,村两委积极应对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挑战,主动探索发展新路径。


杨青松通过土地流转管理、集体资产管理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例如,通过荷藕养殖、水产养殖、稻麦轮转,增加了管理费收入约 11 万元;集体领办农场面积 76 亩,增加村集体净收入 1.5 万元。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2024 年,联星村通过占补平衡、城乡挂钩两个项目,将荒地变农田,复垦耕地 40.03 亩。村干部带头深入学习研究新的种植模式,在 13 亩 “小菜园” 与 112 户村民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新兴农业品种的试种和推广工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同时,联星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开展资源整合工作。对闲置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和整理,通过 “小田变大田” 整合农田,今年土地流转渗溢面积收入 18.15 万元;将闲置的集体资产出租或发包,如原联星村小学土地被有效利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屏幕截图 2025-04-08 213107.png

田才泉:乡村振兴领头雁


田曹村党总支书记田才泉,2000年河北沧州市武警某部队入伍,2002年退役后,退役后,他出过国、在上海也打过工、后来也自主创业开过饭店。丰富的阅历让他在乡村工作中更具优势。2016 年,应原田曹村书记邀请,他加入村两委班子,从民兵连长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 “兵支书” 的担当。


田才泉重视党支部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培养年轻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障。在产业发展上,他结合田曹村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通过收取渗溢面积,盘活资源,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田才泉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2024 年,成功争取到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项目,为村民修建道路、桥梁,清理 11 条主要河道,新增 30 盏路灯,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在村部门前安装 2 个充电桩,满足了村民电车充电需求。同时,他注重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公共卫生设施配套建设。此外,他还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村级法律顾问制度,依法依规处理农村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芦沟镇的这些 “兵” 书记们,都传承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在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的舞台上,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行动,诠释着退役军人的初心和使命,成为群众信赖的 “主心骨”,带领广大居民和村民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奋勇前行,他们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基层建设的伟大事业。(通讯员:戴政、崔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