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春雷乍动,万物拔节生长。田间地头,农民挥锄犁地、播撒希望;基层热土,年轻干部步履不停、挥洒汗水。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更是奋斗的时节,广大青年干部当以“春耕人”的姿态深耕基层,以“春笋破土”的锐气突破桎梏,在时代的田野上耕耘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生动图景。
向下扎根,做一粒“向阳而生”的种子。春日的生机始于种子对泥土的深情。从“直播带货”助农增收的“新农人”张雪峰,到用脚步丈量贫困村的“博士书记”聂鹏,无数年轻干部像一粒粒种子,把理想播撒在基层沃土。他们深知,坐在办公室看到的都是问题,走进田间地头的都是办法。在重庆巫溪,90后干部李玥带领村民将高山土豆打造成“网红爆款”;在云南独龙江畔,青年驻村干部手把手教群众用短视频打开山货销路。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既是锤炼本领的“练兵场”,更是厚植情怀的“营养田”。唯有把根扎得更深,才能在泥土中汲取破土而出的力量。
向上突破,当一株“敢为人先”的新芽。春天的原野上,每一株新芽都在突破地表的禁锢。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课题,年轻干部更需要打破“惯性思维”的冻土。浙江“千万工程”推进中,年轻干部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未来乡村”;江苏“新农人”将无人机播种、智慧农业引入田间,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这启示我们: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守正创新中开拓新局。年轻干部当以“春水破冰”的勇气推进改革,用直播电商激活土特产,用“庭院经济”盘活闲置资源,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乡土中国落地生根。
向前耕耘,成一片“接天映日”的风景。春耕的号角里,藏着秋收的密码。敦煌研究院的“90后”文物修复师,用青春守护千年壁画,让文化血脉生生不息。这些青春身影证明:奋斗从不是一个人的孤勇,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在基层,每一次走村入户的调研,都是丈量民情的刻度;每一场屋场院坝的恳谈,都是汇聚民智的契机。年轻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防汛抗旱一线冲锋,在矛盾纠纷现场调解,用“沾泥土”“带露珠”的付出,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春天,年轻干部当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基层天地间写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注脚。当我们把青春的犁铧深深扎进泥土,必将收获一个山花烂漫的锦绣春天。(沂源县张家坡镇人民政府:田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