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以党建为笔,绘就“土特产”发展新画卷
时间 :   2025-03-27 17:3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李广丽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土特产”不仅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乡土文化的鲜活载体。要让“土特产”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必须紧握党建引领的“指南针”,在产业选择、群众参与、人才培育上持续发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乡土资源焕发时代生机。


 坚持党建引领,把准产业发展“方向盘”。特色产业的培育,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定位。基层党组织需当好“领航员”,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入调研市场需求,避免“一窝蜂”式盲目跟风。通过建立“党支部+产业专班”模式,整合农业、科技、商务等部门力量,科学绘制产业图谱,筛选出既有传统根基又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产品。例如,有的地区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专家论证、村民听证,最终确定将百年老茶树升级为生态茶产业,既留住乡愁记忆,又打开市场销路,让“土资源”变成“金名片”。


坚持党群共谋,凝聚产业发展“向心力”。产业发展不是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党群共奏的“交响乐”。要搭建“党员示范岗”“产业议事会”等平台,让群众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通过党员带头试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以看得见的收益消除群众顾虑;通过定期召开“田埂座谈会”,收集加工、销售环节的痛点,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改进包装、拓宽渠道的具体举措。当党组织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心骨”,群众成为“合伙人”,土特产的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坚持人才培育,激活产业升级“动力源”。乡土人才是“土特产”传承创新的核心力量。要构建“党建+人才”培育体系,既请专家“传经送宝”,也让老匠人“登台授课”,在古法工艺中注入现代科技。设立“党员技术服务站”,把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标准化种植、电商运营等技能;建立“乡土人才库”,通过政策扶持、荣誉激励,让“田秀才”“土专家”安心扎根乡村。当传统技艺遇上新生力量,老手艺便能碰撞出新火花,让“老字号”走出“新路子”。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深山村落走向广阔市场,“土特产”的发展之路印证着“党建强则产业兴”的深刻逻辑。唯有以组织力量把准方向,以党群合力破解难题,以人才活水浇灌沃土,才能让更多“藏在深闺”的乡土珍宝走出大山,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充满希望的注脚。这既是新时代基层党建的使命担当,更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必由之路。(贵州省从江县往洞镇人民政府:李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