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视觉百年大党谋篇布局,千秋伟业再启新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发展锚定航向,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擘画蓝图。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既是对“十四五”极不平凡成就的继承发扬,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化拓展。这份贯穿“人民至上”理念、彰显制度优势的行动纲领,正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让盛世华章的美好愿景在砥砺奋进中照进现实。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规划蓝图最坚实的根基。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从“嫦娥探月”实现深空探测新突破到“福建舰”劈波斩浪,从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到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时期的每一项成就都源于科学规划的指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把握规律、驾驭全局的历史主动精神。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出台,更体现出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战略智慧。全会深刻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等主要目标,勾勒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清晰路径。这种阶梯式递进的规划设计,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根据发展阶段特征作出战略调整,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为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会精神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规划蓝图的实现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奋斗。从公报部署到实践落地,一系列紧扣民生、聚焦发展的举措正在神州大地转化为生动现实,印证着“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的深刻道理。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领域,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中,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实现算力突破,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再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我国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9月1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2024年,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为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持续迸发,为“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坚实基础。
在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方面,全会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江西南昌“幸福圆桌会”汇集民意破解民生难题,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各地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民生举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据《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84万所。义务教育阶段招生3465.39万人,在校生15970.54万人,专任教师1073.8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稳步提高;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实打实的民生成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生动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领域,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今,从黑龙江北大荒的现代化农场到四川成都的乡村民宿集群,从贵州遵义的特色产业基地到江苏苏州的城乡融合示范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越来越多的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方面,全会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效显著,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不断扩大;“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人心。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不仅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从“十四五”到“十五五”,规划的底色始终是人民幸福。无论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还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无论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还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都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需要始终保持“实干担当”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担当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规划蓝图转化为具体行动。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手中,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二十届四中全会勾勒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的奋斗坐标,是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让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愿景如期实现,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华章更加绚丽多彩!(泸县财政局 :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