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铿锵誓言彰显着中华儿女赤诚的家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当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愿为之心,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勇做一心为民的“奋斗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
以“愿为”之心筑牢信仰根基,把稳为民奋斗的“方向盘”。信仰是精神之基、力量之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果敢,都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坚定信仰。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只有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念融入血脉,才能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面对困难与诱惑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偏航、不动摇,稳稳把住为民奋斗的方向。
以“善为”之能锤炼过硬本领,锻造为民奋斗的“金刚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民奋斗不仅要有愿为之心,更要有善为的本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科技创新等工作任务艰巨复杂。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新能力。一方面,要深入基层一线,拜人民为师,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拓宽视野、创新思维,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破解发展难题。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成为“多面手”“实干家”,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
以“勤为”之行践行初心使命,跑出为民奋斗的“加速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民奋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需要党员干部以勤为径,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张桂梅扎根大山,倾其所有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勤为”的真谛。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在不懈奋斗中跑出为民服务的“加速度”。(计划乡人民政府: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