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李大钊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对于年轻干部而言,担当与作为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年轻干部唯有以“敢”字当头、以“为”字为要,方能在复兴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敢于担当,是年轻干部的立身之本。担当,是面对大是大非时的坚定立场,是遭遇急难险重时的挺身而出。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若缺乏担当精神,便如大厦缺梁、航船失舵。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扎根广西百色基层一线,用生命诠释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用行动证明,担当不是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我在场”,是关键时刻的“我来扛”。年轻干部唯有摒弃“佛系”“躺平”心态,才能在风浪中锤炼出“铁肩膀”。
善于作为,是年轻干部的成事之基。担当需要勇气,作为更需要智慧。年轻干部若仅有满腔热血而无真才实学,便可能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善于作为,要求我们练就“几把刷子”,既要学深党的创新理论,掌握“看家本领”,又要钻透业务知识,成为行家里手;既要传承“解剖麻雀”的调研方法,又要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只有把政策吃透、把情况摸清、把方法用活,才能将担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担当与作为的统一,是年轻干部的成长之道。敢于担当与善于作为,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现实中,有的干部空有“闯劲”却蛮干盲动,有的干部精于算计却畏首畏尾,皆因未能将二者融为一体。年轻干部要明白: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以科学方法破解难题;作为不是贪功冒进,而是以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在乡村振兴中,既要敢于接下“烫手山芋”,带领群众闯新路,又要善于统筹资源、规避风险,确保行稳致远。唯有将担当的勇气转化为作为的智慧,方能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当以“敢”字为矛,刺破前进路上的荆棘;以“为”字为盾,守护人民群众的期盼。唯有将担当与作为熔铸于灵魂,方能在时代大潮中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贵州省剑河县观么镇人民政府:韦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