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为作风建设再深化提供了行动指南。针对当前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的“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中梗阻”问题,必须系统施治,打好“学查改”组合拳,将作风建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以“学”筑基,在思想破冰中打通认知“堵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知的偏差往往是作风问题的根源。一些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对纪律敬畏不足,导致执行中出现“慢半拍”“打折扣”现象。破解“中梗阻”,首先要从思想源头入手,让纪律规矩从“纸面”走进“心间”。要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真正学懂弄通,把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创新载体求实效,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通过警示教育大会、廉政党课等形式,让干部深刻认识“中梗阻”的危害性,从思想深处破除“差不多”“过得去”的消极心态,增强“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
以“查”促治,在问题导向中精准把脉“痛点”。作风建设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中梗阻”的症结所在。现实中,有的部门“门好进、事难办”,有的干部“推拖绕”“打太极”,这些问题的背后,既有制度漏洞,也有监督乏力。要常怀“三省吾身”的自觉,以党章党规为镜,以群众期盼为尺,深入查找自身在服务意识、执行效率、担当作为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要创新“线上+线下”监督模式,既深入基层一线“望闻问切”,又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画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问题发现机制。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中梗阻”问题、易发多发的“微腐败”问题、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问题查摆见人见事、见根见底,为靶向施治提供精准依据。
以“改”增效,在真抓实干中破解执行“难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整改是作风建设的核心环节,是检验问题查摆成效、提升队伍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如果问题查了不改、改了不彻底,作风建设就会沦为“一阵风”。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决心,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查摆出的问题建立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对即知即改问题,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对需长期整改事项,要挂图作战、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整改落实督查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检查,对整改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确保整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优良作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山东烟台福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邵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