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焦点视觉 >
焦点视觉
破解“所学非所用”需答好三道考题
时间 :   2025-04-23 11:3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陈文华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4月22日报道,吉林辽源市为解决专业干部短缺及不对口问题,实施跨部门交流。经调研筛选,形成调配名单,遵循自愿原则,确保待遇发展。制定培养计划,强化激励,已提拔25名专业调配干部。当前,高质量发展任务愈专愈精,但“专业干部用不对地方”问题仍存。辽源实践启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需答好精准匹配、尊重规律、长效赋能三道考题。


精准匹配的前提是“把准供需两端”。部调配不能“凭感觉”“摊指标”。辽源通过“三调研”(干部底数、部门需求、个人意愿),建立“专业—岗位—人才”三维数据库,确保调配有的放矢。实践证明:精准的前提是精细。各地可借鉴“清单工作法”,既摸清干部“能干什么”,也掌握发展“需要什么”,避免“供需错配”。

尊重规律的关键是“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干部交流不是“一纸调令”,必须兼顾组织需要与个人发展。辽源明确“对口匹配、双向选择”原则,拒绝“拉郎配”,保障待遇和晋升空间,让干部“流得动”更“留得住”。实践中,有的地方为完成任务强压指标,结果“水土不服”。干部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尊重专业规律和干部意愿,才能实现“1+1>2”的效能。


长效赋能的重点是“扶上马再送一程”。岗位匹配只是起点,能力提升才是关键。辽源为专业干部定制培养计划,通过“帮带+攻坚+培训”组合拳促其成长。反观一些地方,调配后不闻不问,导致“二次闲置”。干部专业化建设需“长期主义”,既要搭台子,也要铺路子,更需给梯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辽源的探索,本质是以系统思维推动干部资源优化配置。新征程上,各地不妨从“摸清家底、动态调配、全程培育”破题,让更多干部在适合的岗位上绽放专业之光,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四川省泸县第六中学:陈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