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联盟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他们具备高学历、宽视野、新思维的优势,但要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破解难题的实际能力,还需要掌握一门关键的“功课”——善用来自基层实践、充满民间智慧的“土方子”。这些“土方子”,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有效方法,是年轻干部贴近群众、融入基层、增长才干的宝贵资源。
善用“土方子”,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同问题,核心在于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年轻干部切不可因“学历高”而轻视“土办法”,不可因“见识广”而脱离“地气”。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那些化解矛盾纠纷的“老理儿”,组织动员群众的“土办法”,往往蕴含着书本上学不到的智慧。年轻干部只有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谦逊的态度拜群众为师,才能真正读懂基层这本“无字之书”,为自身工作打下深厚根基。
善用“土方子”,关键在于掌握科学方法,做到甄别筛选、灵活运用、守正创新。并非所有“土方子”都普遍适用,需要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鉴别,汲取其精华,融入新理念、新方法。在处理基层复杂事务时,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俚语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公平方式处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给“土方子”注入时代活水,例如将传统的治理智慧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让“老办法”焕发“新生命”,从而更精准、更高效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地方发展。
归根结底,善用“土方子”的背后,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务实作风的继承与发扬。它要求年轻干部必须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赢得信任,不断厚植执政根基。“土方子”是桥梁,连接着理论与实践;它也是钥匙,能打开基层工作的难题之锁。年轻干部只有脚下多沾泥土,心中常怀真情,手中善用方法,才能在新征程上留下坚实的奋斗足迹,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贵州省从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周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