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二团6连维族流动人口的普通话水平,打破语言沟通壁垒,促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融合,近日,二团6连维族挂职干部主动请缨,以志愿者身份牵头组织了一场针对维族流动人口的普通话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使命,助力基层语言文化建设。
精准走访,摸清需求“对症施策”
“您平时和汉族邻居交流时,是不是常因为普通话不熟练犯难?”“去超市购物、给孩子办入学手续,有没有遇到过语言沟通问题?”活动前期,该挂职干部结合6连“两委” 掌握的流动人口台账,逐户梳理维族流动人口的分布情况、职业类型及语言需求,优先针对务工人员、学龄儿童家长等普通话使用需求较高的群体制定走访计划,确保宣传活动 “精准滴灌”。
走访过程中,挂职干部充分发挥“双语优势”,先用维吾尔语与流动人口亲切交流,倾听他们在日常沟通中的困惑,—部分务工人员反映,因普通话发音不准,与雇主沟通工作细节时易产生误解;有些老年人则表示,看不懂药品说明书、听不懂连队通知,生活多有不便。针对这些问题,挂职干部现场记录需求,为后续个性化教学做好准备。
互动教学,贴近生活“干货满满”
“‘这个零件需要更换’‘孩子明天要去学校报名’,这些句子咱们跟着我读……”在流动人口麦麦提的电动车上,挂职干部手持自制的普通话学习卡片,结合工作场景、家庭生活场景,逐句示范发音、讲解词义。考虑到流动人口学习时间零散,他还将常用词汇、短句整理成通俗易懂的“双语对照手册”,标注拼音和维吾尔语注释,方便群众随时翻看学习。
在学龄儿童家长古丽的家中,挂职干部重点指导孩子入学相关的普通话表达,如“老师,我家孩子叫阿卜杜热合曼”“请问报名需要带哪些材料”,并现场模拟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场景,让古丽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以前总怕去学校和老师沟通,现在学会了这些话,心里踏实多了!”古丽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长效跟进,筑牢沟通“长效桥梁”
此次走访宣传覆盖6连维族流动人口5户、8人,发放学习手册10余份,现场解决语言沟通疑问3个。为避免“一阵风”式宣传,挂职干部还为每户流动人口留下联系方式,定期通过微信回访、上门跟进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及时解答新的疑问。同时,他还协调6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计划定期开展1次“普通话小课堂”,邀请双语志愿者共同参与,为流动人口提供持续的语言帮助。
“作为少数民族干部,既是民族团结的受益者,更要做推动者。”该挂职干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立足岗位,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通过更多接地气的活动,帮助维族流动人口提升普通话水平,让大家在语言互通中增进情感、融入社区,共同为6连民族团结进步与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二团6连:韩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