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基层的“根”和“魂”。抓好党建工作,才能让上下协力、干群同心,集中力量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把百姓的事情办妥,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红色根基”、激活“奋进动能”。
现实中,个别党组织把党建窄化为党务,认为只要以“建档”方式加强党务活动,就能彰显政治站位和政治忠诚,实则是陷入了“重痕迹、轻实效”的认知误区。有的把党建等同于“档案”,整天围着台账转、陷在表格中,下基层只是“走马观花、做做样子”,只求“纸张厚度”、不求“实践温度”;有的将党建简化为“开会发文”,习惯于开长会、常开会,部署完就算大功告成,从不跟踪调度、检验成效。这种“建档式党建”不仅偏离了党建工作的定位,而且弱化了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更会消解人民群众信任。
党建工作的本质,是铸牢政治根基、服务群众需求,核心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实打实的发展优势、治理优势。想要抓好党建,必须跳出“唯材料”陷阱,回归“重实效”本真。要在思想引领上“重实效”,杜绝照本宣科的“打卡式”学习,把“理论学习小桌板”搬到一线,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实践一线学习政策、领会政策、宣传政策,推动党的科学理论跟着实践走、讲给群众听。要在担当作为上“重实效”,少开“坐而论道”的会,多设“带头冲锋”的岗,让党员干部带头冲在服务发展、加强治理、严守底线的最前沿,做到“以身为旗”,团结带动更多力量推动工作落实。要在服务群众上“重实效”,摒弃“形式化”党务,组建党员先锋队,脚踏实地解决群众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让党建工作暖到群众的心坎里。
党建工作从来不是“独角戏”,需要共同搭台、多方协力。考核要搭好“指挥台”,党建考核指标要多向“实绩”靠拢,检查方式也要采用“查阅资料”与“实地抽查”的方式,避免以“档案厚度”替代“实干深度”。党务工作者要创新形式,跳出“照章办事”的惯性思维,善用“田间地头微宣讲”“社区议事小院会”“线上政策云答疑”等鲜活载体,把组织生活从“会议室”搬到群众身边,让党建工作不再是表格中的“冰冷数字”,既有“仪式感”更有烟火气。全体党员要主动亮明身份、扛起责任,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落脚点,主动对接老旧小区改造、农产品销售等民生需求,通过定期走访倾听民意、靠前服务化解民忧,让“党建”真正脱离“建档”的束缚,成为有温度、有活力的“红色纽带”。(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慈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