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哥哥姐姐们的积极教学,祝你们天天开心,希望我在以后成为一个像猪猪侠那样勇敢的科学家哦!”7月17日,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韶光知行团把满载真情的“寄语漂流瓶”,传递至湘西州泸溪县潭溪镇大陂流村。在纸条与糖果的“漂流”间,志愿者与孩子们完成了一场温暖与真诚的传递。
活动筹备期间,团队成员分别在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开展了漂流瓶纸条的传递工作,采访大学生,收集了他们送给乡村留守孩童的祝福关怀与职业建议、成长寄语。“生涯规划不是浮于表面的简单幻想,而是绘制从现实落脚、从自身出发的美好蓝图,更要‘从娃娃抓起’”,一位湘潭大学学子写道。一张张写满知心话语的纸条,包裹着一颗颗甜蜜的糖果,化作份份精美礼物。它们承载着真心,随着志愿者的脚步,从城市校园“漂流”至湘西大陂流村,最终抵达乡村孩子们的手中,转为绽放在小脸上的笑靥。
通过支教过程中的悉心观察和家访反馈,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大部分乡村留守孩童家中隔代教育现状的不易。由于代际沟通交流的不畅,祖辈家长们在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方面往往力不从心,让孩子们的生涯教育启蒙和职业理论认知成为一大难题。以职业生涯指导赋能“寄语漂流瓶”的活动,既弥补了生涯教育方面的空白,也填补了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关怀的缺口。同时,志愿者们还推行了“老幼共学”的支教模式,向留守儿童家长普及对孩子进行正确生涯规划和指导的重要性。
写满遒劲钢笔字的纸条,换回的是一张张写着铅笔字打着补丁的稚嫩涂鸦。此次“寄语漂流瓶”的活动,不仅让乡村孩子们在甜蜜与温情中触摸到远方的憧憬,更以生涯启蒙的微光点亮了他们心中的梦想种子。湘大学子用青春力量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让每一份寄语都化作滋养成长的养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静待未来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绽放出更多元的可能。(湘潭大学:郭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