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公益联盟 >
公益联盟
品渊明诗意 承彭泽民俗
时间 :   2025-07-18 19:0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志文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和利用它们对延续文脉、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重大。为此,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晨曦筑梦·益心同援” 文明实践队在2025年7月2日走进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渊明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展大学生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结合当地民俗,收集民间传说、美食图谱等素材,为小朋友们开设了生动的文化课堂,让本土文化更易感知。

屏幕截图 2025-07-18 190144.png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课堂开始前,队员们先领小朋友齐声诵读这句千古名句,清脆的童声里,藏着千年前的田园意趣。“大家知道吗?写下这句诗的诗人陶渊明,他和咱们彭泽有着特别深的缘分呢。”队员们笑着抛出话题,在小朋友们好奇的目光中,队员们将陶渊明在彭泽上任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他们讲述着陶渊明如何在彭泽县任县令时,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又如何因不满官场黑暗,毅然辞官归隐,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佳话。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陶渊明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通过队员们的生动讲述,小朋友们对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既体现在典籍记载中,更活跃于市井烟火间。在手工蒸米粑课堂上,围绕彭泽非遗美食“蒸米粑”开展的趣味体验,让现场充盈着互动的暖意。队员向现场的小朋友们介绍了这道传承百年的彭泽特色美食。队员着重讲解了这道美食在当地节庆中的重要地位,特别说明其形似弯月的造型及其象征团圆的寓意,并简要介绍了选米、磨浆、调馅等制作环节,帮助孩子们对这道“家乡味道”建立起直观的认识。随后,队员为小朋友分发了五颜六色的儿童粘土,引导大家发挥想象,用双手捏制出自己心中的“蒸米粑”。“虽然不是真正的食材,却同样承载着小朋友对家乡美食的好奇与喜爱,在动手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一民俗符号的记忆。

屏幕截图 2025-07-18 190139.png

诗韵米香融童趣,本土文脉润童心。此次暑期文明实践活动,“晨曦筑梦·益心同援”文明实践队深耕彭泽本土资源,采用“听故事+做美食”的沉浸式体验形式,让当地小朋友在互动中近距离触摸本土文化的根脉。让文化变得可感可参与,打破传统宣讲,让民俗融入童年。实践队期待以此为起点,挖掘更多本土故事,让孩子们成为家乡文化的知晓者、热爱者与传承者。(通讯员:张志文、陈慧捷、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