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公益联盟 >
公益联盟
返乡学子“沉浸式”触摸基层民主 依尔玛村人大联络站架起理论与实践桥梁
时间 :   2025-07-17 21:3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张娓娓 一审:宁基   二审:仇晴   三审:周满荣

“我们村去年修防渗渠时,村民代表带着卷尺挨家挨户测田地,最后在联络站开了3次听证会才定方案,这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村里的实在体现。”7月16日,温宿县阿热勒镇依尔玛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里,镇人大代表艾山・克尤木拿着一本磨卷边的《代表履职日志》,给围坐一圈的返乡大学生们讲着身边的民主故事。这场专为暑期返乡学子设计的“民主实践课”,让象牙塔里的政治理论第一次变成了可触可感的乡村日常。


为何要给返乡大学生讲民主?联络站负责人图热克孜·喀斯木道出初衷:“这些孩子带着新知识回乡,既是乡村振兴的‘潜力股’,也是民主实践的‘新鲜血液’。但不少人总觉得‘民主’离自己远,得让他们看见,村里的事怎么商量着办,自己的声音咋能被听见。”


宣讲中,代表们特意避开抽象理论,专挑大学生熟悉的乡村场景举例。村干部竞聘时37名村民代表现场打分,是“选举环节的民主”;村委会制定电商扶持政策前,先找学市场营销的返乡学生开座谈会,是“决策环节的民主”;每月公示低保发放名单接受全村监督,是“监督环节的民主”。江西师范大学的阿迪力・依迈尔边听边记:“课本里说‘民主是全过程的’,今天才明白,原来我妈去村委会反映灌溉问题,就是在参与民主管理。”


互动环节的提问带着浓浓的“返乡特质”。“我学农的,发现村里种果树缺技术,想提建议该找哪个渠道?”“要是对村规民约有想法,能直接提交给联络站吗?”面对这些带着“泥土味”的问题,镇人大代表艾克代・吐尼亚孜翻开手机里的“民情台账”,“你看,这是本月收集的10条建议,其中3条就是返乡学生提的,关于修水渠的那条建议已经在走流程了。”她还现场演示了“线上提建议”的小程序,教大家如何用手机提交想法。


两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锦州医科大学的古再丽努尔·托乎拉将领到的《代表简明手册》塞进背包:“以前觉得‘建言献策’是大人的事,现在知道暑假帮邻居反映路灯不亮的问题,就是在参与民主。”她已经约了同村的3个同学,打算下周跟着代表去村里的卫生室调研,把专业学到医学知识写进建议。


依尔玛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接下来的计划透着“务实”。8月将组织“民主实践体验周”,让返乡学生跟着代表走访农户收集民情;9月开学前,还要办一场“学子建议会”,把大家的想法整理成正式建议。“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 村民代表麦合木提・艾力看着学生们热烈讨论的背影说,“当这些孩子知道自己的一句话能让村口多盏路灯、地头多条渠,民主的种子自然就扎下根了。”(通讯员:张娓娓、陈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