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乡村振兴切莫做“表面文章”
时间 :   2018-11-23 08:19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近日,我们深入农村基层调研时发现,有少数村干部和村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奋斗目标和任务要求认识肤浅,甚至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村子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干部说:“乡村振兴,我们有信心,有钱搞投入,不愁村貌新!”而村子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干部则是另一种说法:“我们这里条件差,没钱没物难上马,维持现状就不错啦!”少数村子还把乡村振兴的重点放在村容村貌的“翻新改造”上。发动村民大搞环境卫生,清扫垃圾,修马路、垫洼坑,粉刷墙壁,写上几条时髦的大标语,悬挂几条醒目的条幅,街道两旁栽点花草树木,尤其是村子“出入口”处,还建造了图文并茂、耀眼醒目的“大标牌”。看上去,整个村子里里外外是“旧貌换新颜”。其实,这样做也有必要,无可厚非。殊不知,整治村容村貌、治理环境污染、搞好清洁卫生,这只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方面。因地制宜搞好科学发展规划,发展优势农业产业,打造优质特色品牌,改善基础设施,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经济全面振兴,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宜居好、风气正、村庄稳”的新路子,这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质和内涵。如果我们把“乡村振兴”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就会使乡村振兴失去重心、偏离发展方向。
 
要搞好“头脑充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真正领会实现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以及各项政策和原则,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5年规划上来。只有“思想通”,才能干群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
 
要因地制宜搞好发展规划。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可凭“长官意志”行事,更不可盲动和蛮干。要广泛发动群众,发扬民主,群策群力。严格按规划稳步实施,尤其是确定产业发展、重大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认真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防止村干部“拍脑门”决策。
 
要大力培育“乡土人才”。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乡村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搞好城乡人才互动交流,加快建设人才流动体系和“乡土人才”智库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同时,要大力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党组织建设,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新时代的“法治乡村”。
 
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干兴村”。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农民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既要防止“急于求成、草率盲目”的做法,又要反对“坐等观望、维持现状”的消极被动倾向;既要防止出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劳民伤财的做法,又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要形成支持乡村振兴的“大格局”。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都要把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相助的大格局。把农民兄弟的期盼,作为我们努力的工作目标,以满腔热忱的情怀和主动作为的实际行动,为加快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