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一个乡党委书记的日记
时间 :   2018-11-23 08: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梅花鹿之春
     
       小时候,我听到一则神奇的故事。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洞庭湖区遭遇大旱,颗粒无收。一个猎人跟踪一只美丽的梅花鹿,在山里面跟踪转了三天三夜,最后梅花鹿逃到山脚下一块狭长地带,猎人的枪响了,梅花鹿应声倒下,它回头望着猎人,眼泪汪汪,汇集成一个蔚蓝色的湖泊,碧波荡漾。猎人悔恨不已,就地将梅花鹿掩埋。从此,老百姓在湖泊边开荒造田,安居乐业。美丽的湖泊旁边,一条古驿道蜿蜒伸向远方。千百年来,这里就是一条交通要道。这个狭长的湖泊,为远途劳顿的车马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故称之为“长湖”。
 
       岳阳县长湖乡烙上了抗战的印记。长沙会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四次进攻长沙,经过长湖,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长湖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一座座纵横交错的丘陵、狭窄的小道,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增加了困难。自强村2014年7月确定为县级贫困村,是长湖乡唯一一个县级贫困村。作为乡党委书记,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工作的重点。
 
        蔚蓝色的苍穹下,一条条乡间水泥路伸向前方的山坳,秋天的田野,写满丰收的喜悦。翻过二座小山包,我径直来到自强村下罗组赵共济夫妇家里,只见一袋袋稻谷堆积在新房子里。“老赵,今年收了多少斤水稻?”“有8万多斤呢!毛收入至少8万元。”赵共济乐呵呵地说。
         赵共济初中毕业后,跟着别人学木匠,后来他又去县城贩小菜。辛辛苦苦积攒了一点本钱。2010年回到老家,养青蛙、种药材,由于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通,贴了本。一家人还住在八十年代父亲留下的土坯房里。妻子埋怨他,小孩也自卑。赵共济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不蠢也不懒,打拼多年,还是一个贫困户。
 
       于是,我鼓励他们夫妇将下罗组西北边的团鱼坡一坐荒山承包下来。团鱼坡上杂草丛生,荆棘有一人多高,赵共济犹豫不决:“到这里能够搞什么事情呢,只怕是死路一条!”我鼓励他:“这是一块宝地,位置大,地势高,有水塘。”我出面帮他申请到了5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受到鼓舞的赵共济说干就干,在山脚下搭了一个简易棚,开始喂猪。当年只喂养了二头母猪,一年二批,先后出栏30多头猪,攒了二万多元。
 
       赵共济看到村里面许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田地都抛荒了,觉得很可惜。在我的支持下,2017年租赁了57亩水田,今年租赁了80亩水田。人勤地不懒,土地变黄金。夫妻俩起早贪黑,有使不完的劲。
 
       我鼓励他在种田上多下功夫,争取租赁水田100亩以上,成为种田大户。“国家扶贫政策该扶持的,我们一定为你争取到位。”
    饮水思源生活甜
 
       我们从村部出发,望山冲里面行走一公里,来到贫困户邱志华家里。他的妻子正在忙活家务。“志华在家吗,他的手伤势好了吗?” 我急切地问道。“感谢您的关心,他的手早就好了,现在在十六公里高速服务区上班,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呢。” “这样也好,家里的农活也兼顾了,收入也增加了。” 我接过热茶,慢慢吞下一口茶水,清甜爽口。 
 
       “嗯,水质真不错!”
 
       “是咧,去年改了深井后,水变甜了。”
 
       刘家冲养猪户比较多,4个组群众反映饮水受污染。我们乡党委通过几次现场调研,为群众争取了16万元的安全饮水项目,新建2个150米的深水机井,将自来水管铺设到了刘家冲每一户家门口。
 
       去年来,自强村利用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机会,争取到了54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00亩国土开发项目,120万元的小农水项目,此外还在交通、移民、文化、农业等行业扶贫单位争取项目资金42万元,新建和改善了一批基础设施。这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极大改善了自强村的生产条件,全村面貌将焕然一新。
 
       县人大干部、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龙勇指着一块“自强村贫困户脱贫公示牌”,告诉我:县人大机关2014年起驻点自强村(原湖头村),联系75个贫困户252人(其中17户为极度贫困户)。
 
       村支书蒋小毛今年50岁,有22年党龄,高中文化,退伍军人。他说,虽然村里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主要靠打零工和务农为生,但是村里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每年村里能考取七八个大学生。
 
       “既要想办法发展经济,又要注意环保,比如说牲猪养殖,环保不达标的一律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先关停整改。”
 
       “村里还有这么多的贫困户,大家身上的担子不轻呢,你们调查过是什么原因吗?”我继续问道。
 
       “主要原因多为因病致贫,或家里缺乏劳力,或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蒋小毛解释。
 
       “近两年来,村里有20户由政府兜底全保,每月每人发给280元生活补贴,只要农民家里能种植水稻和青菜,他们的生活还是能得到基本保障。”龙勇补充道。
 
 
贫困户蒋祥和他的孩子,自强村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强不息。
 
       媳妇明年娶进门
 
       “水库组的樊卫生,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今年向村里主动提出,要求脱贫。”
 
       “哦,我们现在就过去看看。”
 
       不一会儿,我们驱车来到樊卫生家里。这是一栋两层的楼房,略显陈旧。58岁的老樊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感谢政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扶持了我,我现在能够自立了,不想麻烦政府了。”
 
       数年前,樊卫生驾驶货车遭遇了一场车祸,用去了数十万元医疗费用。丧失劳动能力后,又在家休养了二年,被纳入贫困救助对象。去年春节后,他的身体康复,在村委会与驻村干部的联系下,帮他找到了一份为环保公司驾驶货车的工作。
 
       “每天早上三四点起床,到沿路垃圾站收集生活垃圾,再送到二十公里外的垃圾回收点集中填埋。一直要忙到中午。”
 
       “身体还吃得消吧?”我关切地问他。
 
       “没有问题,”老樊乐呵呵地说,“我是老司机啦,干这个工作得心应手。每个月有4000元的稳定收入,现在儿子也出去打工去了,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今年下半年,我还打算将旧房子翻新一下。”
 
       “这么着急干什么呢?这房子还行啊。”
 
       “我不急,儿子急啊,过完年他就要娶媳妇了!”
 
       我们哈哈大笑。我与他握手道别,衷心祝愿老樊一家人幸福快乐。
 
 
 精准扶贫除了经济上的帮扶,精神扶贫更能激发内生动力。
 
         一天的调查走访,我切身感受到自强村在精准扶贫上所取得的实效。作为乡镇负责人,我还要给他们鼓劲,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逐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来。村级文体活动阵地建设要加强,今年我会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为你们村争取资金添置有关设施设备。
 
       “我们想在今年春节期间,搞一次农民篮球比赛,搞一次学生读书比赛,借这个机会成立自强村教育基金会,让大家热热闹闹过新年,开开心心奔小康。童书记你不仅要来指导,还要帮我们想一个好题目。”
 
       “好啊,就叫‘梅花鹿之春’吧!”我不禁脱口而出。(作者;长湖乡党委书记     童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