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八十年,足以让青丝变为白发,让硝烟散作云霞。然而,有些记忆,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淬炼成不朽的精神丰碑;有些回响,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在我们心头激荡。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站在基层街道的工作岗位上,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对提升个人工作作风也有了更为深刻和紧迫的体认。
那场伟大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磅礴彰显。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民族危亡之际,正是无数先辈凭借这般过硬的“作风”——对理想的忠诚、对使命的担当、对人民的牺牲,才凝聚起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这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八十年后的今天,战火已然远去,但我们所处的何尝不是另一个“战场”?这是一个没有硝烟,却同样考验着我们的信念、智慧与担当的“战场”。我们面对的是推动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化解基层矛盾、服务千家万户的繁重任务。街道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更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落地生根,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此背景下,提升个人作风,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必然要求,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继承和弘扬。
如何提升?我以为,关键在于将伟大的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一要涵养“枝叶关情”的为民作风,永葆鱼水深情。抗战时期,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如今,我们更须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街道工作中,要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习气,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小区楼院,走进居民家中,倾听他们的“急难愁盼”。对待群众的诉求,要像对待家人的事情一样上心;解决群众的困难,要像解决自己的问题一样尽力。只有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我们才能筑牢执政的根基,这与当年依靠人民战争取得胜利是一脉相承的。
二要锤炼“闻令而动”的实干作风,强化担当精神。战场上,军令如山,执行坚决。在基层治理中,同样需要这种闻风而动、狠抓落实的劲头。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不能停留在“知道了”“转发了”的层面,而要结合辖区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面对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硬任务,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怕矛盾、不避困难,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掷地有声、落地见效。
三要砥砺“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提升服务效能。革命先辈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战争奇迹,靠的是智慧和精细。我们服务群众,同样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政策解读要精准无误,办事流程要优化简化,服务细节要周到暖心。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成为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居民都能感受到专业、高效、温暖的服务。
四要坚守“廉洁自律”的清明作风,筑牢思想防线。 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锤炼了革命队伍清正廉洁的品格。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党纪、敬畏国法、敬畏人民。要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管住手、管住嘴、管住小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廉洁奉公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前辈们的牺牲与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我们纪念胜利,最好的方式不是沉湎于过去,而是创造更好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街道工作人员,让我们从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将深深的缅怀与敬意,转化为提升个人作风的自觉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业绩,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篇章!(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张宁)